研究表明,残留在干茶中的化学农药在茶叶冲泡过程中,会有部分迁移进入茶汤,其在茶汤中的浸出率与茶叶的冲泡方式(如冲泡温度、时间)、茶叶的整碎程度等存在一定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冲泡时的水温越高,冲泡时间越长,茶叶越碎,残留在干茶中的农药浸出越多。研究表明:苯醚甲环唑、杀螟硫磷、嘧菌酯在100 ℃下的浸出率分别为7.9%、14.7%、97.8%,几乎是60 ℃下浸出率(分别为4.1%、9.0%、48.6%)的2倍。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碎茶中的浸出率(4.1%)明显高于整叶茶(0.55%),并且其在碎茶和整叶茶中浸出率的差异,随冲泡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可能是当水温逐渐升高,一方面农药的水溶解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更多的茶叶理化成分从碎茶中溶出的同时带出更多的农药,从而使得农药的浸出率增加。除虫脲、杀铃脲等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浸出率,会随着冲泡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冲泡70分钟后总浸出率分别可达45.6%、13.1%。当冲泡时间由2分钟增加至10分钟,吡虫啉、啶虫脒在红茶中的浸出率分别由38.6%、47.1%增加至43.9%、53.3%。
究其根本,化学农药的浸出率取决于其本身的理化性质。研究表明水溶性(Ws)和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通常情况下,农药本身的水溶性与浸出率呈正比,农药的水溶性越好,其浸出率越高;而农药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则与浸出率呈反比,浸出率随着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增加而降低。马拉硫磷、乐果具有极高的水溶性,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分别可达75.2%、80.5%。当前使用广泛的农药啶虫脒、吡虫啉在红、绿茶中的浸出率可达50.9%~80.6%、62.2%~77.3%。毒死蜱、喹硫磷、乙硫磷等水溶性相对较小的农药,其在茶汤中的浸出率为2.3%–9.1%,而溴氰菊酯、甲氰菊酯等脂溶性的拟除虫菊酯农药基本保留在茶渣中,极少进入茶汤中。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我国茶园病虫害防治中,以脂溶性的化学农药为主。随着人民对质量安全的关注度逐渐增强,我国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量(MRL)日趋严苛。合理合规使用化学农药,其在田间已经降低至安全范围,再经过茶叶加工过程中对残留农药的进一步消解,即使有极少量存在于干茶中,当用沸水冲泡茶叶时,由于脂溶性农药在茶汤中的浸出率很低,绝大部分仍保留在茶渣中。因此,日常的饮茶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