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技服务
强降雨过后 农业生产如何补救?
发布日期:2024-07-19   来源:农业科技报



  近日,多地出现强降雨、极端降雨天气等,不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也对农作物、畜禽等管理造成不利影响。那么,强降雨过后,农作物、蔬菜、果树、畜禽如何管理?这份农业生产补救攻略请查收!
  玉米篇
  连续降雨会给玉米种植带来倒伏及病虫害风险,为应对近期阴雨渍涝带来的影响,玉米田应以“抗渍涝、促散墒、防病虫、减损失”为重点,加强田间管理。如遇强降雨,可以做好“排、扶、补、防”四措施。
  排:暴雨过后,要及时检查田间积水情况,全力降低田间持水量。因为玉米是需水量大但不耐涝的农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最大田间持水量80%以上就开始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此外,无法靠水渠排水的玉米田,需用水泵或人工排水,防止因积水造成早衰。
  扶:发现倒伏地块,要及时处理,因地施策。倒伏较轻的玉米,一般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玉米生长自然直立起来;严重倒伏的植株要及时扶正,扶直时要注意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根部培土7-8厘米;茎已折断的玉米,要尽快清除出田间以免腐烂,影响正常植株生长。
  补:玉米田块积水排净后,应及时补施氮素化肥,可每亩撒施5-7.5公斤尿素;田块太湿不能进的地块可以合理喷施叶面肥,一般用1%-3%尿素+0.1%-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防:强降雨过后,田间空气湿度大,加之高温,最容易滋生病虫害。防治病害,可喷施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多菌灵、代森锰锌等;防治虫害,可喷施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
  蔬菜篇
  露天蔬菜
  暴雨过后,露天蔬菜根系活动弱、吸水吸肥能力差,这时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等,根部浇施生物菌肥以补充植株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水灾后,土壤容易板结,土壤中空气明显减少,应及时排除积水,进行中耕、松土、追肥、培土,增加土壤透气性。追肥以施氮肥为主,并辅以磷、钾肥,以弥补流失土壤中的养分。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可以喷施代森锰锌、多菌灵、百菌灵等广谱性菌剂。
  对于尚有上市价值的受灾蔬菜,要积极采收,抓紧上市,减少损失。对浸水时间长,造成重灾地块或绝收的田块,及时拉秧,抢晴翻耕,及早安排下茬作物生产,可因地制宜补播速生叶菜类蔬菜,如空心菜、小白菜、生菜等。
  设施蔬菜
  及时抢收、抢修。强降雨过后,对于受损的大棚设施要及时修复,增加支撑、增加压膜线等,避免次生灾害。棚内灌进雨水后,要立即用泵抽水,抢排积水,及时进行中耕,疏松土壤,散发水汽,防治秧苗沤根。也要及时扶正植株,清洗叶片泥沙,摘除残枝病叶等。
  及时补种改栽。在秧苗伏地浇坏的情况下,及时倒茬换茬,重新进行补种,可优先考虑安排种植生长期短、生长快、产量高的品种。对于受损的育苗基地,可采取网膜双覆盖、穴盘育苗等技术手段加强育苗进程。
  果树篇

  开沟排水,清污松土。及时疏通沟渠,便于排水;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对于淹水2天以上的果园,需要用抽水机及时排水,同时要扒土晾根,减少烂根。
  扶树理枝,适度修剪。及时扶正倒伏的果树,清除枝条和叶面上的杂物和污泥,促进光合作用。适度修剪,伤口处用1:10石灰水涂白,并用稻草包扎,减少水分蒸发和树体养分消耗,对枯枝、病虫枝一律剪除。
  及时抢收,减损止损。对正在上市的水果根据成熟度及时组织人手抢收,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根外追肥,恢复树势。对受灾严重的果园以根外追肥为主,用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喷施,每5-7天喷一次,每次喷2-3下,补足树体营养。
  果实重新套袋。被暴雨打坏的果袋,应尽快更换新袋。套袋果实被水淹后,最好摘掉被水淹或泡坏的袋子,喷杀菌剂,重套新袋。
  此外,涝灾过后,果园温度高、湿度大,加之植株生长衰弱,抗逆性降低,极易感染溃疡病、腐烂病、黑斑病等。因此,在及时排除积水后要喷施杀菌剂、杀虫剂,防治病虫害。
  家禽篇
  暴雨过后,是各种动物疾病流行期和高发期,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消毒灭源和溺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
  加强棚舍安全。降雨过后,要加强对养殖场周边地质灾害的预防。尽快疏通养殖场的排水通道,排除舍内积水;修复、加固破损的畜舍,不能及时修复的,应尽快将家禽转移至干燥、安全地带。
  做好畜禽无害化处理。强降雨后,畜禽养殖者应本着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及时打捞因受灾死亡的畜禽尸体。死亡畜禽运输车辆应防水、防渗、耐腐蚀、易清洗消毒,运输过程中要避免经过人口聚居区、畜禽养殖密集区。不得买卖、加工、随意弃置因灾死亡的畜禽。对因灾死亡的畜禽可采用深埋法处理,有条件的养殖场建议焚烧处理再掩埋。
  落实全面消毒措施。各养殖场必须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机制,对人员管理、畜禽养殖场、孵化区、饮水区、喂食的器皿及水桶等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要及时定期清理养殖场内畜禽产生的排泄物和垃圾。
  有效开展家禽疫病监测。养殖场应加强疫病的观察,必要时及时开展监测工作,做好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及时排除隐患。有条件的养殖场,应做好重要禽病免疫效果检测,如禽流感等,根据抗体水平及时进行免疫调整。
  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配比,适当增加维生素、蛋白、能量。防止肠道等传染病发生,可适量添加抗生素,提高营养水平、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李煜强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