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省土肥水工作要点
信息来源:站综合管理科 时间:2021-03-26 11:02:24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做好全省土肥水工作,服务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全省土肥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领会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精神,围绕全省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大局,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绿色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化土肥水技术集成推广、推动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促进粮果菜茶增产增效,为新时代农民持续增收、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1.深入推进耕地质量监测。巩固和规范耕地质量监测网建设,持续抓好25个国家级监测点、600个省级监测点建设管理,加强技术规程宣贯,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落实3区设置,全面开展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发布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巩固礼泉、城固两个“三区四情”综合监测点建设,开展培肥改良、轮作休耕等技术模式试验及综合治理试验,监测培肥改良效果。有序在高标准农田、补充耕地、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重点项目增设监测点,开展耕地质量专项监测,丰富监测内容,提升监测能力,探索运行机制,分类建立专项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做好以标准化验室创建工作为抓手的耕保检测体系建设,促进市县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出台陕西省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办法,保证监测工作常态化。

2.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在耕地土壤盐碱(渍)化、沙化、酸化(潜育化)等问题突出区域,采取秸秆还田、地膜(秸秆)覆盖、有机培肥、土壤调理、工程治理等技术措施,开展退化治理试验示范,示范推广施肥新技术和肥料新产品。在设施种植区和经济园艺作物种植区等土壤连作障碍重点区域,开展净土行动试验示范,推行合理轮作制度,推广土壤调理、生态循环种植技术,推进健康土壤培育,培肥耕地土壤。开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培肥,研究高标准农田建后设施管护机制相关措施,集成推广土壤改良、地力培肥、退化治理等综合技术,着力提升耕地内在质量。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深翻深耕、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轮作(休耕)等措施,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提升耕地质量与生产效力。

3.开展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行动。依托耕地质量提升、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设置调查点,做好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编制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报告。积极推进县域耕地质量变更调查工作,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力争今年完成全部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对已完成基础评价的县(区),结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分区开展耕地质量变更调查,更新县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形成县域耕地质量变更调查技术规范。积极收集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图,完成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结果与三调成果的对接。

4.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信息化建设。完善省级耕地质量信息平台管理系统,集合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充耕地等内容,形成较为完整的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健全县级耕地质量数据平台建设,统一构架、统一技术、统一标准,完善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有机肥替代化肥等项目监测数据及墒情信息录入,努力推进全省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与县级平台联动。充分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做好数据采集审核和更新填报。根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适时公布耕地质量情况。

二、全面推进科学施肥技术应用

5.强化化肥减量增效示范。以12个部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为重点,集成示范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开展化肥限量施用,制定分区域主要作物化肥限量标准,推进施肥精细化管理,控制肥料施用总量。推广小麦一次性施肥、水稻侧深施肥、玉米种肥同播、肥料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轻简化施肥技术。制定发布区域肥料配方、施肥方案,引导企业按“方”生产,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推广模式,加快推进配方肥应用,示范带动化肥减量增效。

6.深化测土配方施肥。规范开展样品采集和化验检测。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NY/T 2911-2016)要求,开展土样采集、分析化验、试验示范、数据管理等基础工作。加强县级采土测土及试验工作,在完成省级任务的基础上,每县累计采集化验200个以上土壤样品,完成5个以上田间试验。各地级市综合考虑作物种植区域布局、地力等级、施肥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及新型肥料产品推广等情况,统筹安排开展肥料田间试验工作。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试验,果树、蔬菜等作物肥效试验,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试验,锌肥试验示范等。强化数据管理应用,提升服务水平。健全数据采集、汇总、审核及上报制度,规范录入测土配方施肥样品检测、施肥调查、田间试验等基础数据,按要求做好上报工作。强化技术协作攻关,与科研教学单位广泛联合,协同开展肥料田间试验、减肥增效模式研发、制定发布全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

7.扩大有机肥推广应用。以项目县为重点,优化完善苹果、冬枣、柑橘、茶叶、猕猴桃等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规模。按照农业农村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考核要求,组织实施满三年退出县自查自验,逐步开展项目省级验收。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利用夏休田、套种等形式,扩大绿肥种植,翻压还田;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就地就近积造施用有机肥、沼肥(沼液、沼渣),提高有机肥资源转换利用。在生态施肥土壤微生物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索培育良好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技术措施,推动生态施肥技术推广。

8.加强土壤肥料调查统计。以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为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农户或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施肥情况跟踪调查,化肥减量示范县每县调查100户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县每县调查20户以上,建立农户施肥调查台账。完成土壤肥料统计报表年度信息报送工作,各市组织辖区内单位按时填报数据,逐级审核上报,确保统计数据时效性和真实性

三、强化肥料规范管理

9.规范肥料登记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放管服”和农业农村部相关要求,做好肥料备案指导工作,进一步规范肥料省级登记,制定肥料省级登记工作实施细则和企业考核抽样制度,做好有机肥料及水稻床土调酸剂的登记发证工作,指导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登记。继续梳理细化省上肥料登记流程,规范操作,及时上报肥料登记信息。建立专家库,对新办企业或新办产品做好证前考核工作。

10.强化肥料信息统计及肥料使用调度工作。继续按照金农工程和扬州系统上报肥料门市价格和农户施肥信息统计等工作,及时报送化肥使用量及价格信息,调度和编发省级肥料供求信息,提供施肥指导意见。按照全国农技中心有关要求,安排肥料减量增效试验和示范,及时上报试验报告。

四、切实做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

11.认真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土壤墒情监测是旱作节水农业的基础性工作,各地要坚持“定期测报、关键期加密”的原则,务必做到科学、及时、准确。安装了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设备的县区要积极开展数据校正校验工作,定期维护田间设备,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流程,做好监测数据提取、网络简报编写等工作,切实提高监测时效性,充分发挥好墒情自动监测设备作用。渭北、关中、陕南、陕北常年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40个县(区),要采用传统监测方法,每月10日、25日定时定点测报,全年测报不少于24次,在关键农事季节或旱象露头时,加密监测频次,及时编发信息简报,并采用电视、网络、手机微信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和社会公众提供墒情信息服务。

12.做好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和试验示范。各地要围绕当地种植模式和主导作物,因地制宜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在旱区推广加厚(0.01毫米以上)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蓄水保墒、抗旱抗逆、适水种植等技术;在有灌溉条件的区域推广滴喷灌、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测墒节灌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持续抓好新技术试验示范。在苹果、马铃薯、猕猴桃、玉米和茶叶上开展水肥一体化不同灌溉施肥制度模式、软体水窖集雨补灌或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试验示范;在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上开展全生物降解膜、保水剂替代地膜、半膜覆盖替代全膜覆盖、秸秆覆盖替代地膜试验示范;开展冬小麦测墒灌溉、保水剂应用试验示范等,探索、校正相关参数,不断完善相关模式。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技术培训以及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推广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021年全省土肥水工作要点.pdf


 


分享到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