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一吨半 稳住基本盘——“吨半田”技术模式助力陕西粮食安全
信息来源:农业科技报 时间:2022-11-11 17:46:25


测产把脉寻“粮”技


10月26日,在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孙镇的粮食“吨半田”示范基地里,福田雷沃谷神谷物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收割,一个个玉米棒子被“揽入囊中”,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1.jpg

“平均亩产815.1公斤!”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组长薛源清宣布最终测产结果出炉,赢得现场掌声一片。


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陕西关中试验站站长、陕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吉全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站在百亩玉米田放眼望去甚是壮观,金黄色的玉米棒格外粗壮、籽粒饱满。


渭南市农科院玉米研究室主任王树星随意掰开一根玉米棒说,你看这里没有空秆,每亩播种了5500株陕单650。“吨半田”的示范创建,除了维护粮食安全,对于每个耕种的农民来说,带来的也是实打实的效益。


“这个产量来之不易,都是在不利气候影响下取得的。”专家组成员冯安荣认为,在今年玉米生长苗期多次暴雨涝灾、花粒期持续高温条件下,此次测产的陕单650 ,表现出早熟、耐密、抗倒、丰产,具有“三低一长(田间倒伏率低、籽粒水分水低、籽粒破损率低,站秆时间长)”的特点,配套“一增三改一防(一增主要指增加密度,三改主要指改土、改生产方式、改品种,一防主要针对绿色防控)”为主的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为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树立“陕西样板”。


“打一个比方,刘翔能打破世界纪录,不仅仅依靠他的天赋和发挥,还和教练团队的训练方法、营养搭配、技术装备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有关。”在薛吉全看来,“‘吨半田’也同样如此,它是在水肥条件有保障的关中灌区,通过农水结合、农机农艺融合,集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地力提升、高效节水、高产栽培等技术于一体,打造小麦—玉米全周年高产样板。”


“吨半田”究竟是什么?


西安市农技站站长杨美悦解释说,“通俗来讲,‘吨半田’指的是在同一块试验田里,一年中我们种植的小麦、玉米两料粮食,亩产总产量突破一吨半,就是1500公斤。”


2.jpg

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确保粮食安全,从2020年开始,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任步学首先提出“吨半田”理念,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组织实施,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周年冬小麦+夏玉米“吨半田”科技攻关,让小麦、玉米周年两料产量达到1500公斤左右的目标,以提高耕地周年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遍地金黄粮满仓


近日,农业农村部下发《关于推介发布2022年粮油生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关中灌区小麦玉米“吨半田”技术集成上榜主推技术。


3.jpg

2022年10月以来,经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实收测产,刚完成玉米测产的蒲城数据出来后,加上阎良、岐山,陕西已有三处“吨半田”,一处接近“吨半田”的目标产量。结果显示,各示范田获得较好收成,部分示范田块小麦、玉米单产创历史最高纪录。陕西省关中地区粮食生产“吨半田”目标顺利实现。


“实测中阎良区‘吨半田’示范基地小麦亩产769.06公斤,是西安市范围内有史以来的首次。尤其是收获的第一块田6.27亩,亩产801公斤,创造了西安市小面积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这可是代表咱们西安市的实测最高水平!”据杨美悦介绍,加上玉米亩产812.9公斤,周年夏秋两季亩产1581.96公斤,总产量突破一吨半。


4.jpg

在10月10日召开的2022年关中地区小麦-玉米“吨半田”玉米实收宝鸡现场观摩会上,经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现场实收测产,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的粮食“吨半田”示范基地玉米亩均产量达752.49公斤,与上半年小麦平均亩产812.93公斤数据相加,该“吨半田”亩产达1565.42公斤。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粮油科科长马云飞自豪地告诉记者,“宝鸡小麦—玉米‘吨半田’在全省率先达标!”


咸阳市三原县渠岸镇惠家村示范田小麦亩产738公斤,玉米亩产711.87公斤,周年夏秋两季亩产1449.87公斤。虽未完全达标,却也极为接近“吨半田”的目标产量。此外,关中灌区其他区县的“吨半田”,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5.jpg

时值秋粮收获,陕西不仅迎来了2022年粮食面积、总产、单产的三重突破,而且首次实现了“吨半田”的高产目标。“吨半田”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生产模式的日趋完善,将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产量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提高种粮比较效益,调动新型主体和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在稳住陕西粮食生产基本盘、提高全省粮食自给率、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筑稳粮安“压舱石”


关中地区日常种植中,小麦亩产四五百公斤,玉米亩产五六百公斤,年亩产才一吨左右。这不由得令人好奇,“吨半田”再创高产纪录背后有何“粮”策,为什么能带来如此高的增长?


对此,薛吉全认为,“在遭遇去年特强秋淋和今年夏季普遍高温干旱等逆境多发情况下,能实现这样目标实属不易。领导重视、项目带动、科技支撑、部门联动、技术落地是关键。”陕西省小麦、玉米两大体系和陕西省、市、县三级农技部门紧密协作、共同努力,以高产优质品种为基础,以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和玉米“一增三改一防”技术为核心,实施增密度、缓释肥、节水灌、调粒重、适晚收等配套技术集成,各示范田仍获得较好收成,部分示范田块小麦、玉米单产创历史最高纪录。


6.jpg

针对关中地区长期以来耕地周年产量水平比较低,作物周年光热资源配置的利用效率不高的瓶颈问题,“吨半田”实施以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在渭南市富平县东雷二期抽黄灌区流曲高效节水示范田,开展关中灌区周年冬小麦+夏玉米“吨半田”(小麦、玉米两料产量1500公斤左右)科技攻关,通过农水结合、农机农艺融合,集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力提升、高效节水、高产栽培等技术于一体,实现品种与气候资源配置优化,地力持续培育与养分周年高效配置优化,投入与两茬作物高效生产配置优化,管理与作物周年生产配置优化,达到周年高效利用种、水、肥、地、药、光、热、作业机械等,大幅度提高耕地周年产量,降低周年生产成本。今年已扩大到关中地区4市13县(区)的29个示范点,示范面积超过4000亩。


装满“粮袋子”, 稳住“压舱石”。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组认为,要加强“吨半田”技术在关中灌区示范展示,充分发挥该技术高产特点,助力陕西省“吨半田”技术模式的进一步示范辐射和推广,真正让我们的黄土地变成丰产丰收的“金土地”。


7.jpg

“关中灌区打造小麦玉米‘吨半田’示范样板,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提高全省粮食自给率、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小麦、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要持续跟进,加强合作,同时调动省、市、县农技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在关中地区打造20个左右的示范样板,进一步熟化集成技术,挖掘耕地、种子、农机、农艺、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潜力,确保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吨半目标的实现。”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任步学强调,今后解决粮食问题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实现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艺、良策的深度融合,实现时间、资源、水肥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单产,顺利实现“吨半田”目标。同时要集成技术,简化环节,总结凝练易懂易学高效便捷的“吨半田”生产技术模式,给群众提供一整套“口袋技术”,在关中灌区加快复制推广,为关中灌区粮食生产和确保全省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分享到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