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我市工作经验在中央农办《农村要情》刊发
信息来源:宝鸡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2024-04-03 10:13:59

摘要:近日,中央农办《农村要情》(2024年第5期)刊登了宝鸡市《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作用有效治理耕地季节性撂荒》的典型做法。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耕地季节性撂荒“小切口”,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复种撂荒耕地,发展粮食适度化规模经营,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壮大集体经济、农民持续增收一举多赢,为有效治理耕地季节性撂荒、大面积提升粮食单产创新了实践探索。

陕西省宝鸡市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作用有效治理耕地季节性撂荒

陕西省宝鸡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聚焦耕地季节性撂荒“小切口”,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复种撂荒耕地,发展粮食适度化规模经营,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壮大集体经济、农民持续增收一举多赢。

一、主要做法

(一)发挥“两个优势”,确保耕地不留闲。一方面,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统筹优势。围绕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解决耕地季节性撂荒长效机制、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出台政策,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群众不愿耕种、地力条件相对较差的季节性撂荒耕地统一流转,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市级财政给予50-80万元一次性补助用于购置农机具,建设仓储、烘干设备。另一方面,发挥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优势。对长期外出务工或家中缺少劳力户,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季节性撂荒耕地代耕代种。建立“双向付费、让利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秋粮收获后,想要粮食的农户,按市场最低价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代耕代种费;不想要粮食的农户,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支付土地流转费,并实行收益分红。

(二)探索“三种路径”,盘活季节性撂荒。一是单季托管。夏收夏种前,在发动群众自耕自种、鼓励经营主体租赁经营的基础上,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托管剩余耕地,扩种一季秋粮作物,实现“闲田”变“粮仓”。全市30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利用季节性撂荒耕地30.7万亩,平原县区粮食复种指数达到1.52。二是长期流转。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盘活季节性撂荒耕地、闲置劳力、农业机械等资源,统一开展耕种管收,降低种粮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宝鸡市陈仓区万亩田合作社流转土地1400余亩,保证一年耕种两季,避免耕地季节性撂荒,增加农户和合作社收入。三是代耕代营。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组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种植主体,为农户提供代耕代营服务,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单家独户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宝鸡市陇县下凉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耕地1000亩、生产托管小麦1200亩,建设面粉加工厂,实现小麦全链条开发利用,年收益突破100万元。

(三)落实“四项举措”,强化支持保障。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作条件相对较差的撂荒耕地,整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培肥耕地地力。2023年,全市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29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二是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为引领,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植保、农机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农业生产全过程配套服务。全市共发展各类农业生产服务组织449个,服务小农户17万户,托管面积105万亩次。三是加强配套设施。加大财政衔接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吨粮镇”“吨粮村”建设,配套灌溉设施,解决伏旱季节灌溉难题。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3亿元,配备灌溉及粮食烘干、贮藏等各类设备1660台(套)。四是坚持示范引领。按照整镇整村推进的思路,以点带面,推动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破解季节性撂荒。全市已发展千亩以上示范点80个,百亩以上示范点934个。

二、取得成效

(一)破解了季节性撂荒难题。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实行集约开发、规模经营,有效盘活低效、闲置耕地,防止耕地撂荒,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二)推动了粮食生产降本增产。据统计,统一耕种管收,每亩可节约机械作业费30元左右;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发展订单生产等,小麦、玉米每斤高出市场价0.05元至0.1元;市县组建农资供应联盟,直接对接农资生产企业,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每吨销售价格低于市场价200-300元。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经营小麦亩均产量达到470公斤,较小农户种粮亩均提高60公斤左右。

(三)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全市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下的村实现全部清零。凤翔区4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流转季节性撂荒耕地扩种夏玉米实现增收720万元,破解了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缺资金、缺技术,发展其他产业难度大、经济效益不高的难题,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

(四)促进了联农带农富农。将耕地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每年每亩可得到500-800元的流转费,还能让更多农民转向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吸纳群众就地就业,人均劳务收入达5000-10000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向群众支付流转费后,剩余利润全部归集体,年底按照一定比例分红,群众获得多重收益。千阳县柳家塬村成立千阳县益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整合全镇140台大中型农机具,聘用专业人才24人,托管邻近7个村2万余亩土地,建设面粉加工厂,仅粮食生产收入就达到300万元以上,户均分红超过600元,带动146人就地务工,年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三、几点启示

(一)完善土地流转和利益分配机制是基本前提。按照“市县加强指导,镇村组织实施”的思路,发挥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协调服务作用,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推动“小田”变“大田”,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同时,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享受政策支持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流转费的合理增长机制,稳定土地流转关系。

(二)合理确定经营规模是关键因素。适度规模经营不能盲目追求“规模”,而应注重“度”的把握,做到“量力而行”。适度规模经营下限,应覆盖粮食生产投入、土地流转以及人员工资等费用,确保“不亏本”。规模经营上限,应与劳动力、机械、生产技术等相适应。从目前情况看,川塬县区的村以500-1000亩为宜,山区县的村以200-500亩为宜。

(三)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有力支撑。适度规模经营从耕作、播种、植保到收获,特别是收获后晾晒烘干,都需要相应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配套服务,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具有极大的依赖性。要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引领,牵头组建农机、植保、烘干、加工等为一体的专业合作社,提高代耕代种服务面积,挖掘耕地季节性撂荒复种潜力。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是重要保障。出台《宝鸡市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设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从高标准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农机具购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保障机制,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治理季节性撂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享到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