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按照“生态立县、旅游富民”的路径,推广“党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N”模式,积极发展“一旅二养三药”主导产业,狠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一、基本情况
佛坪县地处秦岭南麓,汉中市东北部,距汉中140km、西安200km。古有傥骆道、子午道,今有108国道和西汉高速公路穿越县境,西成铁路客运专线纵贯东西在县城设站。全县辖6个镇1个街道办, 45个行政村(包含1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8810户(其中常住户8519户)26252人。44个村249个村民小组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集体资产账面价值1.4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798.31万元,非经营性资产1.41亿元);资源性资产118.20万亩。按照“宜村则村、宜组则组”的原则,为全县44个村颁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
二、主要做法
2016年以来,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佛坪县作为全省率先脱贫摘帽县之一,积极加快实践探索,以培育贫困村优势特色产业和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为目标,扎实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高质量发展,突出“改革创新、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产业覆盖、技术帮扶”五个关键环节,强力推进产业脱贫工作,有效夯实了全县贫困群众持续脱贫增收的产业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局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抓“产改”促“三变”,壮大集体经济。以 “产改”促“三变”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抓手,有序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按照《佛坪县加快“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意见》、《佛坪县创新村级集体经济体制构建脱贫增收长效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指导镇村建机制、选产业、抓项目,构建脱贫增收长效机制。积极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户+N”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对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扶持力度。2019年,优先扶持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发展。投入资金5113.5万元,支持全县44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施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产业项目68个,不断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
2、突出特色,精准培育产业。全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发展林下经济为重点,培育“一旅二养三药”特色脱贫产业为抓手,建基地、扩规模、重特色,切实夯实产业扶贫的基础。2019年,全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园22个,建标准化大棚15万平方米,猕猴桃规范示范园6个,栽植天麻、猪苓、黄精、灵芝等适生中药材0.18万亩,种植魔芋0.65万亩。养殖中蜂2.2万箱(群)、土鸡15.1 万只,果子狸2000只、竹鼠1245只、林麝165只、野猪450头。
3、培育带动主体,精准带动模式。积极探索企业承载型、园区吸纳型、合作帮扶型、大户引导型等带动模式,带贫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6个、市级示范社5个、县级示范社38个;培育示范家庭农场54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8个。精准利益联结,探索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参股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形成了资产入股、资金入股、务工就业、产业经营等四种联结方式,使贫困户、经营主体利益实现双赢。2019年,选择2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2206户脱贫户(贫困户)实施产业脱贫项目,产业脱贫增收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提升。
4、加大资金投入,主动对接项目。及时下达产业脱贫引导资金,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一是保障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只增不减。2017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742.66万元; 2018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8640.8万元; 2019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9104.2万元。二是健全产业发展保险补偿机制。将政策性保险范围由粮食作物、生猪养殖扩大到食用菌产业。为1016户产业发展农户购买“助农保”农业产业保险。截至2019年11月,农业产业保险共赔付90余万元,减少了产业发展的经济损失。有效降低了发展产业的风险。
5、精准技术帮扶,加快脱贫进程。为增强产业脱贫技术支撑,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县农业农村部门组建种植、养殖、食用菌、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科技产业技术110服务队。2019年,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服务培训会35场1290人次,确保农业科技帮扶精准到户,技术培训精准到人。
三、存在问题
(一)发展集体经济的经营人才紧缺。部分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发展意识淡薄、发展思路不清,发展措施不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加之农村人才资源匮乏,农村优秀人才外流,更使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履维艰。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较为单一,增收渠道不宽。因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森林等资源利用受限,大多数村集体拥有的资源较少,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土地。集体经济发展途径较为单一。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在项目选择上,发展路径不宽、同质化现象较重,部分村既无优势自然条件,又无新的发展出路,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狭窄,陷入了“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的困境。
(三)产业项目附加值偏低。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在项目选择上,信息不畅,增收潜力不强,存在产能过剩隐患。部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不合理,自营收入比重不高,经营收入增长缓慢,内生增收能力不强。由于村集体经济缺乏经营性人员,业务范围窄,多数都只停留在信息、技术服务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而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少。达不到规模化、组织化的要求。
(四)自然条件普遍较差,发展难度较大。我县山区面积较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受地理条件、市场信息、历史原因的限制,盘活集体资产难度大,城乡差距逐步扩大。也难以引进企业,推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举步维艰。
四、几点启示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能更好地为村民提供更多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为此,需要政府引导、村级自力、强化监督等方面共同努力。
(一)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等方面的宣传。正确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扎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 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形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用新发展理念,正确把握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方向,要立足集体优势,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各地各村由于资源状况、外部环境、干部思想解放程度、地理位置等情况不同,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宜农则农、宜游则游,通过不断的努力走出一条“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具有本村特色的路子。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粗放式经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三) 加强监督管理,科学规范运营。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薄弱,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已有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管得好,村级集体经济就会积少成多,由弱变强;管不好,再强的集体经济也会垮下来,因而必须把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一是要健全科学管理制度。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体的同时,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集体决策、定期公开、责任追究等制度,以保证村集体经济的科学健康管理运营。二是要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作出明确规定,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三是要强化民主监督管理。要坚持重大事项表决制、村民代表议事制和村级党务、财务公开制等制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要转变经营管理机制, 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从而发挥集体资产最佳效益。
总而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农民而言,只有安居乐业了,才能家庭和谐。对村集体而言,应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根本,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构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既要有人办事,还要有钱办事”。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才能为群众办办实事、谋福利,也才能真正确立村级组织的领导地位,党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