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2015年延安现代特色农业绘就延安“三农”新画卷
信息来源:延安市农业信息中心 时间:2016-01-19 14:12:03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精准产业扶贫工作,按照“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以品牌建设带动市场营销和效益提高,以体系建设带动公共服务和机制创新”的工作思路,以“调结构、扩规模、强产业、重科技、保安全”为工作重点,强化技术服务,狠抓措施落实,在遭受严重灾害的情况下,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增良好势头。预计一产增加值增长5.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33155”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受严重持续干旱、突发风雹袭击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总产72.2万吨,保持了总产基本稳定。通过实施中省粮食高产创建,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地膜种植、机械深松、建设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区、推广夏马铃薯套种玉米”和“高密度机械化种植玉米”等技术,实现了增产增效。

苹果产业通过扎实推进“基地北扩”战略,建立矮化苹果基地、老果园改造和创建果品形象店等措施,预计全市苹果总产量280万吨以上,较去年增产7.1%。苹果销售态势良好,优质果品实现了顺畅销售,销售进度和价格领跑全省。市果业局与省果业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起县政府在吴起县合作共建了吴起楸子种质资源研究开发试验站。同时,中省先后在我市顺利召开了全国老果园改造现场会、陕北山地苹果现场会、苹果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观摩会、苹果病虫害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应用技术现场会,为我市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蔬菜产业以五条蔬菜产业带和环延安城“菜篮子”产品生产核心区为重点,预计全市蔬菜实现总产121.9万吨。通过集约化育苗,有效保障了设施用苗供给。市农业局与各县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先后召开蔬菜工作现场会和蔬菜工作推进会,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园区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围绕统筹城乡城镇化体系布局,启动建设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3个,累计启动建设的省市级现代园区达到87个。园区涵盖产业开发、科技示范、生态循环、加工流通、休闲观光五大类型,覆盖35个重点镇和多数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共引进新品种269个、新技术81项,带动发展县级园区79个,园区产值效益得到全面提升。累计培训农民11万人次,带动农民13.9万人,园区农民人均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示范园区建设有力地带动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和省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全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顺利。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延安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及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纳入2015年全市农村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并列入县区年度考核指标进行考评。由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和市委考核办牵头,先后多次抽调人员对县区进行专项督查,5次以正式文件通报进展情况,有力的推动了土地确权工作有序推进。市上先后组织县区主管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了省上开展的相关业务培训,并在全市范围内邀请专家进行了再次重点培训。截止目前,全市9878个村民小组开展了确权登记,占村民小组总数的99.42%;预计12月底大部分乡镇村组进入发证阶段。市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系统业务平台运行良好,实现了市、县、乡三级联网,保障了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化。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为引导全市土地流转工作营造了政策环境。截止目前,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50.5万亩,土地流转率为11.96%,较去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省农业厅确定的宝塔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河庄坪镇、川口乡和桥沟街道办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核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围绕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条,起草修订了《延安市关于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和《延安市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对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省级百强社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动态监测,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认真调研。截止目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98家(国家级1家,省级23家),企业从业人员6554人,带动农户5.71万户;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53个,累计发展到254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11.12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5.2万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955人,累计达到3155人;农业部门认定家庭农场495家,创建省级示范农场90家,市级示范农场24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主力军,有效缓解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全市依托现代种业项目,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442个,建立试验示范基地9117.5亩,加速了我市农作物良种化步伐。以省农业厅开展的“转作风、抓落实、下基层”活动为契机,由局领导带队,抽调局机关有关科室和局属有关业务单位负责人组成督导组,分赴13个县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转作风、下基层、搞服务、促增收”活动。同时,结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继续开展了“千名农业科技干部服务低收入村活动”,被抽调农业技术干部围绕春季农业生产积极下到田间地头,以果树、蔬菜、粮食实用生产技术为重点,以培养农业科技明白人、职业农民为目标,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从业人员为对象,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政策咨询等为农服务工作,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全市累计组织举办各类培训活动4120场(次),培训技术骨干1.5万人(次)、农民35万多人(次),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技术水平,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子长县示范推广的1000亩夏马铃薯套种玉米和1000亩“张杂谷10号” 谷子高产示范田,在大旱之年农民户均收入3.5万元。与西农大合作示范推广的苹果大苗繁育、大苗栽植技术,实现了苹果当年栽植、当年挂果、三年丰产,解决了苹果生长周期长、老园改造慢的问题。

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农机化水平取得新提高。围绕标准化生产,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全年累计补贴各类农机具15540台(件),受益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197户(个),农机总动力达到220.5万千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45%,累计建成千吨果蔬储藏库144个,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电子商务取得新发展。积极引导专业大户、营销能手等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培训等多种手段,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网络销售经验,培养了100多名现代农产品电商创业人才,为提高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和顺畅销售发挥了积极作用。监管能力取得新提升 。各县区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或委托有关农业部门履行监管职责,114个乡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市县两级设立了综合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全部纳入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实验室通过“双认证”复评审。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两个《实施方案》,启动了农药及农药使用、果品滥用保鲜剂、农资打假和无公害农产品4个专项行动。市级和四个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追溯平台已建成运行,120家企业和合作社开展了质量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势良好,保障了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尤其是出色地完成了习总书记来延期间的用餐安全检测任务。

防灾减灾措施夯实有力。面对持续干旱和局地冰雹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市各级农业系统1000多名农业技术干部深入到受灾区域,发动20.3万多农民投入到农业抗灾行动中。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5885.5万元,开动16525台(套)机械投入农业抗旱行动中;新增防雹网2.3万亩,累计覆盖面积9.7万亩,落实政策性苹果保险面积5.3万亩;累计浇灌农作物65.6万亩次、苹果幼园38.4万多亩次,补种补栽农作物1.8万亩,翻种扩种3.8万亩,开展夏播15.2万多亩,中耕除草577万亩次,喷施叶面肥306万亩次,努力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全市设立2369个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监测点,科学指导农民开展各类病虫害防治面积4280.7万亩次,有效降低了病虫害损失。

农业品牌建设强力推进。围绕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坚持以品牌建设带动质量提升,鼓励支持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认证“三品”农产品90个。组织参加了“2015中国北京国际优质农产品展示交易会暨地理标志农产品博览会”、“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2015中国西部现代农业博览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二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成功举办了“延安名优特色农产品展示推介会”、“第八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农产品销售项目和协议113个,签约资金55.15亿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建立苹果专卖店138个,全面提升了延安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延安“洛川苹果”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估价达52.41亿元。富县荣获全国“良好农业示范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洛川成为全国唯一的整县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苹果生产基地县区,宝塔、安塞等县区被确定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志丹、延川两县通过整县环评验收,富县“绿苹”苹果远销泰国、缅甸等国际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作者: 严亮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