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孙矿玲,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罗创国出席,解读《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孙矿玲女士,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罗创国先生,请他们为大家解读《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孙矿玲厅长作介绍。
孙矿玲: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春分过、农事忙,我省春管、春耕、春种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也就是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首先,我谨代表陕西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3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大力实施“七个提升工程”,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一是底线任务越守越稳。克服“烂场雨”、“强秋淋”影响,粮食在大灾之年再夺丰收,产量突破1300万吨,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67.3%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地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千万工程”扎实起步。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谋划实施我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召开工作推进会,出台行动方案,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争做西部示范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三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优化调整8条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链,新增国家级产业园、集群等融合载体12个,建立部省共建延安苹果、厅市共建柞水木耳、平利茶叶等工作机制,全产业链抓法成为主题教育中央指导组推荐案例。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92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四是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卫生户厕普及率高出全国8个百分点,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村分别达到36%和93.5%。五是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持续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到86%,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覆盖全部乡镇(街道),创建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102个。持续深化农村改革,5个县土地二轮延包试点稳步有序,4个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慎推进,接续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集体经济薄弱村降至10%以下、强村增至10%以上。
去年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谋划实施陕西版“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出台五年行动方案,召开全省推进会议,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是对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再深化,是对“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年度任务的再具体,是对有力有效推进陕西乡村全面振兴的再部署。文件共七部分35条,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
“两确保”,就是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粮食安全就是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协同配套,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500万亩、产量保持在1260万吨以上。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就是要提高监测帮扶实效,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加大对重点帮扶县、镇、村支持力度,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三提升”,就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就是要坚持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链群同构做好“土特产”文章,切实把农业建设成现代化大产业。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就是要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就是要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完善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传承发展乡村文化,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两强化”,就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就是要突出良种、良机、良法,一体推进前端协同研发、中端就地转化、后端集成推广,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能。围绕放活、融合,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业开放合作。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就是要做大做强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通过产业带动、创业拉动、就业推动、改革驱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增收能力。
总的来说,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主题鲜明、脉络清晰,突出“短实新”,力求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总体呈现“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强化政治引领,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聚焦“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重点任务,结合陕西实际,对“三农”工作作出系统安排部署。
二是注重保持政策延续,全面落实省委工作安排。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七个提升工程”要求,紧密衔接近年来我省《实施意见》和“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五年行动方案,坚持既定目标不动摇,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乡村振兴逐年取得新成效。
三是注重强优势补短板,切实体现陕西自身特色。既围绕我省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开放合作等特色优势做文章,不断拉高标准,把优势特色不断做大做强。同时,也充分认识自身发展存在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压力较大、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等短板弱项,提出了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力求出实招、提水平、见实效。
四是注重吸纳各方意见,确保各项措施务实管用。围绕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提出了一些务实性、突破性的举措,推动“三农”重点任务和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比如,在耕地保护上,提出优化空间布局,全年净增稳定耕地20万亩;在粮食生产上,提出将小麦、玉米集成技术推广面积增加至1500万亩以上;在乡村建设上,提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行动,等等。
总之,今年我们将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为重点,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打好乡村振兴漂亮仗,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西部样板、谱写农业强国的陕西篇章!谢谢大家。
下面,我们愿就有关问题,同大家再作深入交流。
李惠:谢谢孙厅长。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新华社:今年一号文件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确保粮食安全。请问我省去年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何?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
孙矿玲: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确保守牢的底线之一。去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有效克服“烂场雨”、“强秋淋”等灾害影响,粮食产量突破1300万吨,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两个确保”的第一位,并且放在第一部分来进行重点安排,就是要突出粮食安全这一头等大事,始终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来抓,努力把粮食安全的保障系数提得更高。重点是稳面积、提单产、防灾害。
第一,稳定播种面积。一方面,要压实责任。将持续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扛牢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省市县逐级签订责任书,分区域、按茬口、到作物压实到田块,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500万亩、产量保持在1260万吨以上。另一方面,要加大支持。精准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稳粮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实施范围,推动银行机构加大对粮食安全领域信贷投放,引导推动农民多种一亩是一亩、多种一季是一季。
第二,大面积提升单产。我们将把大面积提升单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今年取得良好的成效。一是集中打造示范。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协同,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实施好21个国家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的基础上,省级重点打造7个“吨粮镇”、10个“吨粮村”,支持粮食主产区有条件的市、县建设一批“吨粮镇”、“吨粮村”,推动粮食产能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在整建制区域全面覆盖,确保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二是技术集成配套。分区域、分品种制定主要作物单产提升方案,分环节、分长势落实关键技术措施。主推玉米增密度、小麦宽幅沟播等六大集成技术,落实“一喷三防”、“一喷多促”两大田管措施,确保关键技术在整建制区域全覆盖、全省面积超过1500万亩。三是因地制宜挖潜。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在提高复种指数方面,重点在渭北水旱交界区配套水肥一体、推进5万亩一料变两料,在渭北、陕北推广油菜大豆果园套种,加快8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向陕南集中。在整治撂荒地方面,对已排查出的撂荒地,优先发展大豆油料。在调整结构方面,细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范围和退出时序,重点引导非优生区作物有序退出,逐步扩大粮油生产。
第三,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全面落实省政府出台的《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若干措施》要求,建立各部门之间日常会商工作机制,加密灾情监测预警、调度研判,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方案。同时,在粮食生产关键农时季节,我们将组织全省农业系统干部、农技人员、土专家等,下沉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农民科学种粮。2月下旬,省农业农村厅针对当前小麦苗情特点和气象条件,组织专家实地调研、综合研判,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小麦春季田间管理的通知》,3月7日,组织召开了全省春季备耕及田间管理视频会,部署分层包抓促春管夺丰收百日行动,安排10名厅级干部带队分市包抓,并组建8支技术指导组,集中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单产提升、防灾减灾、病虫防控等工作,在全省迅速掀起春季田管热潮,打好夏粮丰收第一仗。
谢谢!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现在已经进入过渡期的后半段。请问陕西2023年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方面成效如何?今年将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孙矿玲:感谢您的提问。
党中央明确要求,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自2021年开始,设立5年过渡期,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在时间已过大半,可以说,剩下的都是巩固成果的“硬骨头”。
2023年,我们坚持把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作为重中之重,保持工作力度和政策强度,巩固衔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稳中加固,全省未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守住了底线。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脱贫地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精准帮扶7.5万户23万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二是促进了增收。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2%,人均纯收入已接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易地搬迁人口收入增速扭转了连续两年低于脱贫人口的局面。三是稳固了基础。制定了支持省级重点帮扶镇村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常态化推进巩固衔接的工作机制,出台了乡村工匠培育、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协作帮扶力度,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地区加快发展。
今年是5年过渡期的第4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再添力、再加劲。文件要求坚持“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协同推进,聚焦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全力推动一个并轨、即防止返贫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两个政策衔接并轨,实现一个转向、即工作重心转向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促进一个融合、即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机构力量融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3月11日,我们在合阳县召开了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推进会,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监测帮扶实效。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基本的制度安排。今年重点是持续优化完善覆盖县乡村的监测网络体系,将信息拓展覆盖到全体农户,运用多部门大数据强化筛查预警,持续抓实抓细监测识别,分类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加力加劲推动风险消除。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综合考虑全省农村低保标准和物价指数变化,我们将今年的全省防返贫监测范围由去年的7300元调整至8000元。
二是增强产业就业后劲。产业就业是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一方面,要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展。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要求,同全产业链建设相结合,突出联农带农,推广科技引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文旅融合型产业和高质量庭院经济,补上技术、设施、营销、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实实在在把产业搞上去。另一方面,要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扎实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强化技能培训,支持返乡创业,用好公益岗位,力争实现脱贫人口就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三是加大重点地区支持。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安置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坚中之坚,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快补齐的区域短板,必须抓紧抓好。继续落实11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涉农资金整合政策,持续加大15个省级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深入实施“组团式”帮扶、对口帮扶,持续改善发展条件。要稳定完善56个省级重点帮扶镇、748个省级重点帮扶村倾斜支持政策,确保资金、项目、人才等支持措施足额落实。要推动解决好易地搬迁安置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协助解决搬迁人口就业、居住、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是凝聚社会帮扶合力。要用好中央定点帮扶、苏陕协作资源,不断强化对口帮扶、产业合作、人员交流、消费协作,建好用好“区中园”,吸引企业来陕投资兴业。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千村引千企”、“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等帮扶活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有序参与乡村振兴。
谢谢!
陕西日报: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围绕实现这个目标,都有哪些具体安排?
孙矿玲:这个问题问得好!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整治农村环境、解决“脏乱差”问题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我们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我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就是要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理念、方法、机制,而不是照猫画虎、脱离实际搞“一刀切”,目标就是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就是通过建设一批产业强、农民富、环境美、农村稳的示范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缩小发展差距。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也是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的主题,刚才我在介绍时候说了,核心要抓好“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去年全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后,我们加快出政策、建机制、强保障,出台五年行动方案,建立“1+5+N”政策体系,组织开展首批认定,召开现场会议安排部署,计划认定命名500个2023年以前的示范村,确定500个2024年度拟创建的示范村,示范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具体情况,请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罗创国同志介绍一下。
罗创国:刚才孙主任介绍了我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和今年的整体安排。从工作内容来说,就是要统筹抓好面子、里子、根子,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重点是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适应乡村人口发展趋势,结合关中、陕南、陕北不同地形地貌,加强村庄规划编制的分类指导,积极有序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大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电网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工程,推进农村水、电、路、气、讯、网、物流等提档升级,全面夯实农村硬件基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统筹城乡发展经验,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推动公共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农村的软实力。
二是以厕所、污水、垃圾为重点,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加快研发推广陕北、渭北等干旱缺水、寒冷地区卫生厕所适宜技术和产品,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开展污水治理整县试点、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整镇试点,推动粪污、污水、垃圾一体化治理、资源化利用,常态化抓好村庄清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让农村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三是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坚持链群同构,加快培育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5个千亿级产业链和乳制品、食用菌、猕猴桃3条百亿级产业链,带动市县建设一批百亿级、十亿级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大众赛事等,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不断拓展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实施县域商业建设三年行动,构建城乡一体现代商贸流通设施网络,加快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四是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突破,强化乡村治理。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抓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丰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促进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处置在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乡土文化,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提升文明村镇创建水平,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尚。
谢谢!
国际在线:请问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有什么特别安排?
孙矿玲: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都是基本目标任务。去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工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992元、增长8.2%,高于城镇2.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省委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并且单列一章节进行安排,这是文件体现陕西特色的重要内容。主要提出了4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支持农民稳岗就业。强化就业优先导向,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常态化开展农民工动态就业监测,深入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深化苏陕劳务协作,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尽最大可能拓宽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渠道。尤其是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通过促进投资兴业、加强项目建设等,多途径吸纳在乡农民就地就近就业。
二是促进农业经营增效。落实“土特产”要求,务实有效培育乡村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多元增值发展,建设高效顺畅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产品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融合发展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三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接续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土地、劳动力、资产等多种要素,采取村村联合、村企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县域重大产业、重点项目。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创造条件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是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鼓励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首位产业,统筹县域经济和镇村发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支持产值在1亿元以上、优势明显、资源聚集的特色产业优先发展、遍地开花,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发展壮大藤编等非遗产业。
谢谢!
李惠:感谢孙矿玲厅长和罗创国处长,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