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中国政府网
无障碍阅读
登录
注册
长者模式
知识问答专栏
最新问题
从第二次土壤普查至今,“七块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个是黑土地,目前主要的问题是退化问题,表现为黑土层变浅,有机质含量下降。未来必须要进行更好的保护,要增加有机物料的投入,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第二个是北方旱地,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耕层变浅,这和北方机械化程度高、大量旋耕有关。另一个是干旱,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利用。第三个是南方红黄壤,主要问题是酸化,近20年中,有些地方的酸化面积增加了35%,产量降低了20%。同时,南方红黄壤在某些点位还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同样需要重视。第四个是南方低产水稻土,主要有黄泥田、潜育化水稻土、反酸田/酸性田、冷泥田等,都需要改良。第五个是盐碱地,盐碱地的治理和利用问题也很重要,哪些可以作为农用,普查可以给出很好的参考,同时,作为农用的盐碱地也有区别,轻型的,可以种植一些耐盐作物品种,中度盐碱地,可以通过种植耐盐经济作物的方式加以利用。第六个是设施菜地,设施菜地的问题社会关注的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有土壤盐碱化、酸化、重金属污染、连作障碍等多种问题。未来需要通过轮作换茬、增加有机肥投入、合理施肥等方式,对设施菜地进行保护、改良和持续化的利用。第七个是未利用耕地,比如滩涂、复垦的矿山、荒地等,这些土地是否有农用的可能,开发的空间有多大,土壤普查也都可以提供参考。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第三次土壤普查,在未来会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距今已40年,“二普”及现有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耕地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守住耕地质量红线,提升耕地质量,需要摸清耕地土壤质量状况。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实施土壤的“全面体检”。在未来,这一“体检”将会在很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推进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加强产地环境保护治理,推动水土资源节约、化肥农药等投入品高效利用,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都离不开土壤肥力与健康指标数据作支撑。再如,落实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科学界定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地区域,杜绝非优势区盲目发展,需要翔实的土壤特性指标数据作支撑。还有农业经营由小农户向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转变过程中,新型经营主体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土壤养分和障碍指标数据作支撑。此外,数字农业建设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促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慧化管理,同样需要土壤大数据作支撑。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为什么是土壤普查,而不是耕地普查?
一方面,在耕地领域,我国耕地数量较为清晰,有18亿亩红线,也有每年的播种面积等数据。但质量如何?需要摸清底数。还有后备耕地资源的多少,目前还没有底,比如盐碱地有多少可利用的空间,能作为农用地的潜力有多大等,在未来的普查中,都可以做到心里有底,这对未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林地、草地等领域的土壤状况也需要掌握,这和我们国家很多大的战略有关,尤其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土壤普查和土地调查有什么不同?
一是范围不同。土壤三普对象是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中突出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潜力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调查面积约为陆地国土的76%。国土三调对象是我国陆地国土。 二是目的不同。土壤三普目的是查明全国土壤类型及分布,全面查清土壤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掌握土壤质量、土壤健康等基础数据,实现对土壤的“全面体检”。国土三调目的是全面查清某一时间节点全国土地资源数量及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状况基础数据。 三是内容不同。土壤三普是对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土壤类型、土壤立地条件、土壤利用情况等的普查。国土三调是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等的调查。 四是方法不同。土壤三普是调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挖掘土壤剖面、采集分层土样,分析化验土壤理化性状等,是三维立体式调查。国土三调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类型图基础上,通过遥感影像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判读,实地调查核实变化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是二维平面式调查。土壤三普与国土三调相互衔接,土壤三普需要用国土三调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来编制工作底图,土壤三普成果可推动土地利用类型布局的优化,为确定特色农产品规划布局、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治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怎么组织实施?
以土壤二普、国土三调、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工作形成的相关成果为基础,统筹现有工作平台、系统等资源,坚持摸清土壤质量与完善土壤类型相结合、土壤性状普查与土壤利用调查相结合、外业调查观测与内业测试化验相结合、土壤表层采样与重点剖面采集相结合、摸清土壤障碍因素与提出改良培肥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专业支撑相结合的“六结合”的方式方法。建立土壤三普统一工作平台,统一技术规程,编制土壤三普统一工作底图,统一规划布设外业调查采样点位,统一筛选测试化验专业机构,构建涵盖普查全过程统一质控体系。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部,负责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协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本地区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全国和各省土壤三普办公室组织开展技术规程制定、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成立专家指导组和技术工作组,负责重大技术疑难问题咨询、指导与技术把关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省级专家指导组和专业普查队伍体系,承担本区域的外业调查和采样等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土壤三普培训上,除由全国各级土壤三普办委托的单位外,其他社会第三方的培训都与各地组织开展土壤三普无关。 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土壤普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配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进度安排,统筹资金渠道经费支持土壤三普工作,纳入相应年度预算,并加强监督审计。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土壤普查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土壤三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做好舆情引导,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什么时间完成?
按照“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一年收尾”的时间安排进度有序开展。 2022年,启动土壤三普工作,完成技术规程制订、工作平台构建、外业采样点规划布设及培训宣传等工作,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若干个县开展全面试点。对重点区域开展盐碱地调查,完成全面盐碱地普查。 2023-2024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开展普查,2024年底前完成全部外业采样和内业化验等工作,初步建成省级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 2025年,完成省级普查成果汇总、验收,初步建成国家级数据库、样品库,形成全国耕地质量报告和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等,汇总形成全国土壤普查各类成果。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要形成哪些成果?
数据成果。全国土壤类型、土壤理化和典型区域生物性状指标数据清单,土壤退化与障碍因子,特色农产品区域等专题调查土壤数据,适宜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面积数据等。 图件成果。全国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质量分布图,耕地酸化、盐碱化等退化土壤分布图,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图,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土壤专题调查图等。 文字成果。土壤三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全国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质量报告,东北黑土地、盐碱地、酸化耕地等耕地改良利用、特色农产品区域土壤特征等专项报告等。 数据库成果。土壤性状数据库、土壤退化和障碍数据库、土壤利用等专题数据库。 样品库成果。标准化、智能化的国家级和省级土壤样品库、典型土壤剖面标本库等。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以完善与校核补充土壤类型为基础,以土壤理化性状普查为重点,更新和完善全国土壤基础数据,构建土壤数据库和样品库,开展数据整理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查清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及其障碍退化状况,摸清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后备耕地资源土壤质量、典型区域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为什么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全面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占用刚性增加,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摸清耕地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距今已40年,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耕地质量实况,迫切需要开展土壤三普工作,实施土壤的“全面体检”。 二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土壤肥力与健康指标数据作依据。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需要详实的土壤特性指标数据作支撑。指导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土壤养分和障碍指标数据作支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精准化,需要土壤大数据作支撑。 三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大量废弃物排放直接或间接影响农用地土壤质量;农田土壤酸化加剧、重金属活性增强、污染趋势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威胁。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土传病害加剧,制约土壤多功能发挥。为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性状、协调发挥土壤的生产、环保、生态等功能,需开展全国土壤普查。 四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推进优化农林牧业生产布局落实落地,需要以土壤普查基础数据作支撑,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水土光热等资源利用率,实现既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保食物多样,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
什么是土壤普查?
土壤普查是对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土壤利用及其潜力的调查,包括立地条件调查、土壤性状调查和土壤利用方式、强度、产能调查。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省农业农村厅
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