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过,“雨水”将至。全省冬小麦将陆续返青。1月16日苗情调查显示,亩总茎数69.2万,同比增加6.9万。一二类苗同比增加3.5个百分点,旺长苗同比增加4.2个百分点,苗情总体好于上年和常年。但苗情依然复杂,春季管理任务复杂而艰巨。我们制定了以“控旺促弱,稳壮抗逆”为主要措施的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细化措施,抓好落实。
一、聚焦控旺,稳健生长
随着冬前镇压、化控等各项控旺措施的落实,旺长苗得到控制。但越冬期气温偏高,控旺仍然是春季田间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旺长苗继续多种措施控制生长。旺长麦田生育进程偏快,单株分蘖多,群体超过80万,拔节以后,田间郁蔽、光照不良,倒伏风险加大。要在起身前,开展1~2次镇压,结合镇压进行机械划锄或化控,控制地上部分徒长,促进根系下扎。春季继续推迟水肥管理,在拔节中后期,结合灌拔节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
(二)脱肥的旺长苗轻灌轻追。地力较差的麦田易造成脱肥。要在起身期小水慢灌,有条件的可采取滴灌或微喷灌,以水带肥,可亩追尿素3~5公斤,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根系发育,健壮地上部生长。在拔节中期,结合灌水,亩施尿素8~10公斤、磷酸二铵5~8公斤、硫酸钾5~10公斤。
(三)假旺苗尽早划锄叶面喷肥。早春要注意尽早划锄松土,增温提墒。返青期不施氮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根系下扎。拔节期结合灌水,亩施尿素6~8公斤、磷酸二铵5~8公斤、硫酸钾5~10公斤,促弱转壮。
二、紧盯促弱,优化群体
目前,全省仍有7.5%的三类苗,通过促进苗情转化,提高亩穗数,可进一步释放增产潜力。
(一)晚播弱苗。在返青期结合灌水亩追施8~10公斤尿素和适量磷酸二铵,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在拔节期结合灌水,亩追施5~8公斤尿素和5公斤左右钾肥,壮秆防倒,保穗增粒。
(二)深播弱苗。秸秆还田量大、土壤塇松、播种质量不高等原因造成深播,幼苗出土时间过长、植株瘦弱、分蘖不足、叶片发黄的麦田,早春表土化冻时,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早机械划锄,增温保墒、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条件、促进根系生长。在温度稳定回升至3 ℃以上后,及时因墒灌水追肥,促进麦苗生长,但切忌大水漫灌。
(三)受冻弱苗。及早划锄,提高地温,在气温稳定回升后,结合降雨或灌水,根据冻害等级与群体发育状况进行追肥,促进苗情恢复。可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和适量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等生长调节剂,提升抗寒能力。
(四)旱地弱苗。早春及时镇压划锄,使土壤上松下实,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身至拔节期间借雨追肥,促苗早发。可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配施磷酸二铵,促根下扎,提高抗旱能力。
要注意三叶以下弱苗要因苗因墒因时因地施策,以早春划锄保墒增温促长为主,忌大水浇灌影响地温回升,减缓幼苗生长。
三、突出稳壮,促蘖成穗
一二类苗是小麦生产的基本盘,巩固苗情基础,加快两极分化,促大蘖成穗是主要任务。
(一)一类苗。坚持“氮肥后移,大蘖大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70~80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后期追肥灌水。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70万的一类麦田,在小麦拔节中期追肥灌水。一般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8公斤左右,同时追施钾肥6~10公斤,保壮蘖,消除无效蘖,提高大穗率。
(二)二类苗。坚持“适时肥水,促蘖成穗”。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15公斤。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四、抓实抗逆,减灾增收
据中长期气象预测,早春温度偏高,波动加剧,“倒春寒”风险高,第一场透墒雨预计出现在4月份,春旱、倒伏等灾害发生风险仍较高。
(一)以水调温防冻害。低温天气来临前对土壤塇松、尚未拔节的麦田进行镇压,防止透风跑墒;对缺墒麦田,寒潮到来前提前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地温和近地层小气候,减轻早春冻害对麦田的影响;对已拔节或孕穗抽穗小麦可通过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配施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减轻低温影响。对遭遇早春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补救,适量灌水,增施速效氮肥,使小分蘖尽快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
(二)巧灌春水防干旱。墒情不足的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补灌,抗旱保苗。未浇越冬水、干旱缺墒和苗弱、群体不足的麦田,要在春季日均气温稳定在3 ℃以上时小水灌溉,畦灌每亩灌水不超过30 m3,有喷滴灌条件的每亩灌水15~25 m3。对没有浇水条件的旱地麦田,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提墒、保墒、防春旱。
(三)及早化除防草害。小麦返青后拔节前,对冬前未进行化除的麦田,返青后选择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6 ℃以上、天气晴好的某日上午10:00至下午4:00,根据麦田杂草类型,选择适宜药剂进行防治,要注意安全用药、防止药害。
(四)做好监测防病虫。做好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吸浆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条锈病要强化“一喷三防”,做到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赤霉病的防治要用足药量和水量,确保防治效果;白粉病要注意及早足药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要做好早期控制。
(五)“一喷三防”保丰收。灌浆期做好“一喷三防”,通过一次性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等混配液,达到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的目的,确保丰产增收。
(六)预防倒伏减损失。灌浆成熟期慎浇麦黄水,提前做好收获机器、烘干、仓贮等准备工作,及时收获,干燥收储,预防穗发芽或霉变,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