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 索引号 ] 1161000001600070X1/2022-00329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省农业农村厅 [ 发文日期 ] 2022-01-25 00:00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文号 ] 陕农办发〔2022〕4号
[ 名称 ]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 2022-01-25 17:52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有关市农业农村局,厅属有关单位,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根据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安排部署,省农业农村厅决定开展2022年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保障小麦稳产增产。现将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努力夺取夏粮丰收。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2年1月25日

联系人:申巍,电话:029-87368179、18710644785


 

陕西省2022年小麦“科技壮苗”

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受去年秋淋影响,致使我省小麦大面积晚播,导致弱苗比例大,个体质量差,苗情复杂,小麦生产形势较为严峻。为发挥科技服务保障作用,实现今年小麦稳产增产,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关于开展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的精神和要求,聚焦重点区域,抓好西安、宝鸡、咸阳、渭南4个主产区小麦促弱转壮技术保障服务;突出技术落地,整合技术力量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技术下基层到田间活动;强化服务指导,构建“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农技农机推广机构+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技术服务模式,组建“科技服务”小分队开展科学田管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动小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依靠科技支撑小麦丰收。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小麦苗情调查。由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牵头,联合省市县三级农技推广机构摸清一、二、三类苗的苗情,掌握小麦苗情第一手资料,做好苗情数据监测和预警,提供小麦田间管理科学依据。

(二)编制技术指导方案。由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牵头,联合市县技术部门,分区域、分苗情、分环节制定技术指导方案,编印技术要点,提供病虫绿色防控、科学防灾减灾等技术措施,做好技术支撑。

(三)做好技术指导服务。依托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农业科教系统干部和农技推广体系专家,紧贴生产需要,对重点地区开展送技术到企业、到生产经营主体、到村组、到农户等活动。各市结合实际组织市县两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解决粮食新型经营主体生产问题。

(四)举办系列技术培训。聚焦生产关键环节和技术问题,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补助项目和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产业技术体系和农技推广机构要组织专家采用微课、短视频等便捷方式,录制针对性强、通俗易懂、实操效果好的技术课件,对基层农技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

三、时间安排

1-2月:召开专项行动会议,印发行动方案,重点工作任务,开展小麦苗情调查。

3-4月:制定田间技术指导方案,组建科技服务小分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强技术培训,及时宣传典型。

5-6月:做好跟踪技术指导,总结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成效。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小麦生产,夺取夏粮丰收对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意义重大。省上成立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任步学任组长,厅科教处主要负责同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睿为副组长,成员由厅科教处、省农机化中心、省农技站、省植保站等业务骨干或专家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厅科教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指导基层开展技术服务。有关市县要细化方案,成立机构,及早部署,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精心组织,强化工作落实。有关市要提高认识,针对小麦晚播面积大、苗情复杂的现状,主动入位扛责任,担当尽责抓落实,健全机制,用好有关项目和资金渠道,形成省市县高效联动格局,合力推进“科技壮苗”专项行动。通过聚集产业技术体系、农技农机推广体系和农业科研院校等力量,因地制宜制定技术方案,区分时段加强技术指导,做到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三)聚焦生产,务求取得实效。有关市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抓好基层农技人员、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的培训,提高技术指导服务的精准性、及时性和到位率,确保关键技术措施落地。“科技壮苗”小分队要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响应需求,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要广泛动员,强化宣传引导,及时发布田间管理技术要点、防控措施等信息,宣传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附件:1.“科技服务”小分队分组安排

          2.陕西省2022年小麦早春促弱转壮管理技术措施


附件1

 

“科技服务”小分队分组安排

 

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四个“科技服务”小分队,实施分区包抓技术服务。厅科教处处长罗建强和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睿负责“科技服务”小分队工作。

一、西安组

队长:厅科教处副处长  周靖华

成员: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张选厚

市级或县级农技推广单位专家(兼联络员)

二、宝鸡组

队长:厅科教处三级调研员  申巍

成员: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张慧成

市级或县级农技推广单位专家(兼联络员)

三、咸阳组

队长:厅科教处二级调研员  贾彬

成员: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张安静

市级或县级农技推广单位专家(兼联络员)

四、渭南组

队长:厅科教处二级调研员  庞怀礼

成员: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张养利

市级或县级农技推广单位专家(兼联络员)


附件2

 

陕西省2022年小麦早春促弱转壮管理

技术措施

 

陕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据调度,陕西省小麦播种面积1459.8万亩,较上年增加了27.2万亩。一类苗面积25.6%,二类苗面积34.6%,三类苗面积39.8%,其中“一根针”占总面积6.2%,“土里捂”面积占总面积0.4%。晚播弱苗面积大,群体结构复杂,个体质量差。从近期调查及调度苗情情况看,按照群体大小和个体质量分类施策,以三类苗促弱转壮为核心开展早春田间管理,提出以下技术措施。

一、关中灌区三类苗小麦早春促弱转壮管理技术措施

第一,对目前叶龄3.0以下总茎数超过50万/亩的田块,在做好早春灌水和镇压的同时,依据群体大小,采取肥水调控和镇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促控,防止早春群体过大影响后期成穗数及个体质量。

第二,对目前叶龄3.0以下总茎数在30-50万/亩的田块,首先要保证早春灌,结合灌水追施二铵6-8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没有浇灌条件的进行镇压。三月下旬叶面喷施冷克星与营养型调节剂+渗透剂混合液,预防倒春寒产生的冻害。

第三,对目前叶龄3.0以下总茎数在30万/亩以下的田块,在返青期和拔节期结合早春灌或降雨(雪)分别追施二铵8-10公斤/亩+尿素5-6公斤/亩。拔节前叶面喷施冷克星与营养型调节剂+渗透剂混合液,预防早春冻害和倒春寒为害。

第四,对“土里捂”田块,返青期结合早春灌或降雨,追施二铵5-8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拔节期结合降雨追施尿素5-8公斤/亩,促弱转壮。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预防倒春寒。

二、关中灌区一二类苗小麦早春管理技术措施

第一,适苗适草适时化除。早春化除要结合苗龄、草龄、温度与湿度,适时进行。选用甲基二磺隆防治节节麦;选用唑啉草酯、炔草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野燕麦和多花黑麦草;选用啶磺草胺、氟唑磺隆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雀麦;选用双氟磺草胺、2甲4氯钠、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双唑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用药,注意不要重喷、漏喷。挑旗期以后禁止化除。

第二,返青期适时镇压,保墒增温。

第三,做好早春灌水和追肥。返青期群体超过80万/亩不追肥,群体在70-80万/亩的结合春灌或降雨,追施尿素4-5公斤/亩。群体在60-70万/亩的二类麦田结合春灌或降雨,追施尿素6-8公斤/亩。

第四,加强条锈病监测和预警,选用戊唑醇或多菌灵与柔性渗透剂叶面喷施,压低条锈病春繁孢子基数,控前保后,同时可预防纹枯病、茎基腐等病害。

第五,高度关注早春地下害虫危害。

第六,3月下旬到4月上旬,叶面喷施冷克星与营养型调节剂+柔性渗透剂混合液,预防倒春寒为害。

三、渭北旱地小麦早春促弱转壮管理技术措施

第一,以镇压为核心,保墒增温,促苗生长。

第二,依据群体大小,分类追肥。对群体不足60万/亩的田块,返青期结合降雪或降雨撒施10公斤/亩尿素。对群体在60-80万/亩的田块,结合降雪或降雨撒施尿素4-5公斤/亩。群体超过80万/亩的田块到拔节期后再追肥。

第三,适苗适时适草进行科学化除。具体用药参考关中灌区一二类苗管理措施的第一条。

第四,依据监测和调查结果,预防纹枯病和条锈病。

第五,对部分播种过早的旺长田块,返青期采取不追肥控制养分、镇压抑制地上生长、或叶面喷施多效唑等控制旺长。

第六,做好4月上中旬倒春寒的预防。依据预报低温来临之前,叶面喷施冷克星或奇善保+渗透剂等防冻剂,预防和减轻倒春寒为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