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以来,我省商洛市镇安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生态功能县定位,以生态为底色,以干净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美丽为形态,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近日,镇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程桂涛(中)镇安县高峰镇渔坪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成(右)做客《“千万工程”在陕西》,介绍了镇安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实施“千万工程”的情况。左为主持人俊芳。

规划引导明路径
镇安县立足村庄建筑风格、乡土风情、村落风貌、田园风光、特色产业等实际,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行村庄、产业、土地、旅游、环境、公共设施配套等“多规合一”,突出“好用、实用、管用”,编制98个实用性村庄规划。同时,将全县所有村划分确定为生态康养型、农旅融合型、民族风情型、文化传承型、传统原乡型五种类型,加快建设一村一幅画、一村一主题的秦岭和美山水乡村。
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
通过开展“干净镇安”创建行动,镇安县实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四大攻坚战”,建成垃圾填埋场10个、垃圾处理点231个,配备农村保洁员1680余人,垃圾清运车237辆、洒水车15辆;新建(改造)污水处理设施28处,保护饮用水源地7处,完成新(改)建卫生户厕44181座,改厕普及率达到77.3%,推动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
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
镇安县实施水、电、路、讯、网、物流等设施建设五年提档行动,全县累计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62处,分散供水工程115处;实施电网建设项目61个,新增配变容量4430千伏安;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农村公路里程达到4687.6公里;新建基站63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57个、快递物流站点145个,所有行政村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光纤、快递“三个全覆盖”。

镇安县高峰镇渔坪村
渔坪村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村里依据地理风貌与人文特色,制定了2021-2035年村庄规划,明确划分了生活区、农业生产区、生态保护区等功能区域,村庄建筑布局错落有致,道路网络清晰连贯,公共设施配套完善且布局合理,实现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的和谐共生。
渔坪村瞄准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总体目标,落实“三拆四改五建”举措,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拆除危旧房屋34间1220㎡,拆除乱搭乱建52处,拆除残垣断壁1080㎡,平整土地26亩,实施厕所改造316户、圈舍改造248户、房屋改造52户5700㎡,建设口袋公园4个、休闲广场2个、垃圾中转站2处,安装路灯120盏,创建“五美庭院”15个,同时建立了“户分类、片收集、村转运”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村庄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100%,极大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渔坪村以乡村治理为切入点,创新推行“135”善治模式,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5人,建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和五老乡贤三支队伍,实施“三长”管理夯基础、“三级”联动调纠纷、“三到”活动树新风、“三类”实事暖民心、“三治”融合强治理等举措,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制度,开展巡查走访、政策宣传、评优树模系列活动,构建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2021年,渔坪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