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麟游县:擦亮群众生活“幸福底色”

麟游县:擦亮群众生活“幸福底色”

时间: 2025-04-01 08:19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2024年10月15日,麟游县两亭镇志愿者为群众发放在让幸福“照”进来志愿服务活动中拍摄的照片(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李静茹 通讯员 任凯航

招募摄影爱好者,为留守老人拍照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利用“小板凳”宣讲志愿服务,以入户“拉家常式”的讨论,实现大家事大家议;设立爱心积分兑换超市,鼓励群众做志愿服务,用累计的积分兑换实物……

麟游县结合本地文化底蕴与群众实际需要,精心策划文明实践项目,为民生温度“加码”。

■ 照片定格美好瞬间

3月20日,在麟游县两亭镇两亭村,“咔嚓”一声,快门按下,镜头前的马双怀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今年68岁的马双怀是一位留守老人。腿脚不便的他很少出门,更别提专门去照相馆拍照了。

马双怀的经历并非个例。

在两亭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200多人,占全镇户籍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占比较大。由于子女无法陪伴、自身行动不便等原因,许多老人除了身份证上的照片外,再无其他影像记录。

针对这一现象,两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实施让幸福“照”进来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采取“拍照+服务”的模式,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拍摄生活照、全家福,并在此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为了让更多老人享受到这项服务,两亭镇在1507名注册志愿者中筛选出32名摄影爱好者,组建5支让幸福‘照’进来志愿服务队。”两亭镇志愿者李咪说。

“在让幸福‘照’进来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给老年人拍照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两亭镇人大主席周亚怀说。

截至目前,两亭镇共开展“拍照·回访”156次,服务群众超2300人次,拍摄照片1600余张,开展爱心义剪、帮办代办380次,送去理论政策、文艺文化、暖心陪伴120次。

■ 积分催生文明之花

每个月的25日,麟游县九成宫镇南坊社区的爱心积分兑换超市里总会排起长队。这是居民在用自己积攒的“爱心积分”,兑换所需的生活日用品。

“以前,我也随手扔烟头,觉得很正常。现在,我不仅自己不扔,看到地上有烟头还会主动捡起来。这不,攒够积分就来兑换了一袋洗衣粉。”3月25日,刚完成积分兑换的居民王新科说。

作为宝鸡市最大的融合式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南坊社区目前安置了来自全县7个镇66个行政村的1481户5153名搬迁群众。如何让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村民尽快融入新生活?

南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探索发起“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文明实践项目,通过开设爱心积分兑换超市,建立“文明换积分、积分兑实物”的奖励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从文明实践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群众的文明意识显著提高,社区的环境面貌也焕然一新。”南坊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妙说。

“小积分”兑换“大文明”实践项目实施以来,南坊社区积分兑换超市累计为2000余名群众兑换实物用品4000余件。小小积分,汇聚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强大合力。

■ 板凳拉近干群关系

麟游县招贤镇有一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小板凳”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参加这个项目的党员干部手里都有一个小板凳。

据介绍,为进一步拓宽理论政策宣讲渠道和覆盖面,招贤镇推出“小板凳”宣讲志愿服务项目,组织镇、村、组干部在空闲时间,拿着小板凳与村民围坐在一起,聊政策、谈发展、问不足、求建议,不仅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还将理论政策的宣传变得生动鲜活。

“干部来家里,和街坊邻居围坐在一起,让我们感觉特别亲切。现在,我们对国家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月31日,招贤镇招贤村村民赵红光说。

“交流过程中,党员干部会详细记录下群众的需求及对镇、村发展的建议等,并建立台账。通过‘小板凳’宣讲,干部能够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招贤镇党委书记石玲琴说,“现在,‘小板凳’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传声筒’、民意的‘收集站’,更是群众的‘贴心人’,实现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便捷化、精准化、高效化。”

截至目前,“小板凳”宣讲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开展政策理论、移风易俗宣讲62场次,受众人数超2200人次;累计征求群众意见15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5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60余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