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市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区辖20个街镇、63个社区、281个行政村。2024年以来,临渭区立足实际,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治理水平、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统筹抓好村庄规划布局和人居环境整治,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日,临渭区农业农村局姚刚局长(中)、临渭区桥南镇天留村党支部书记汤晓林(右)做客《“千万工程”在陕西》,介绍了临渭区开展乡村建设的情况。左为主持人俊芳。

推进“三大革命”
擦亮乡村颜值
区上成立专班推进改厕工作,实现重点村户用卫生厕所全覆盖;建成投用生活垃圾移动站8座,为农村地区配备保洁员2095名;打造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村103个,建成粪污处理设施养殖场174个,农村污水有效管控率达到70%以上。
常态化、网格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行有队伍、有经费、有设施、有制度的“四有”建设,实行周通报、月评比、季观摩和“红黄旗”奖惩机制,全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临渭区桥南镇天留村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村内垃圾交由第三方保洁公司进行集中转运处理;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并设置公共卫生厕所三处;推行水电高标准降污处理,上下水强弱电全部入地,建成日处理200吨生态氮氧污水处理系统,全村污水处理程度达90%以上。上图为天留村集中改造的人畜饮用水工程。
打通“堵点”、织密“网络”
提升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筋骨”,临渭区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施7个村的入户智能水表改造项目,先后建成何刘水站联网工程、李十三供水站应急供水工程等项目,受益人口5.7万人。
聚焦农村公路“品质高、网络畅、服务优、路域美”发展目标,大力推动“农村公路+”模式,加快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多元化发展,聚力农村公路提质增效。2024年共实施农村公路206.17公里,完成总投资1.86亿元。
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规范化建设14家镇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孵化直播达人 80 余人,累计帮销农产品约 1.5 亿元。

依托秦岭北麓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临渭区桥南镇天留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成了天留山森林公园、天留小院等旅游服务项目,带动群众增收。上图为天留村建设的木屋酒店。
补齐民生短板
打造“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
在改善村庄环境的基础上,临渭区同步推进养老、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通过政策统筹、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全力打造“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
全区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32个,在下邽镇春光村开展农村适老化改造试点工作,推出‘五方联动’机制,即政府搭台、高校设计、村民参与、本土施工、村委监管。按照“生活方式节能、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辅助器具适配”的要求,让农村老年人住得更舒适。
全区281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开展医疗卫生双下乡、“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2025年,区上聚焦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建设10个中医阁,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丰富文化惠民活动。全区年均举办80余场文体赛事,如蔺店镇李十三村举行2025年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孝义镇“村BA”篮球赛等,有效激发乡村活力。
临渭区以“美好生活示范区”为蓝图,实现了公共服务从“有”到“优”的转变。未来将继续深化“嵌入式”服务模式,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让村民在环境改善的同时,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