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茹 通讯员 刘婧虹
5月6日,晨雾还未散去,宝鸡市凤翔区村级后备力量组成的“红色暖心服务队”已奔走在乡间小路上,清运断枝、疏通水道……
近年来,凤翔区持续开展“蹲苗育才”工程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通过“精筛选、强淬炼、验成色”的方式培养村级后备力量,打造基层治理的“群雁”队伍。
“敲门问才”精筛选
“少奇这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就到咱们村了,村上事务理得清,跟乡亲们处得亲,我建议将他列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人选。”前不久,凤翔区城关镇周家门前村党总支书记杨春侠在支委会上提议。
杨少奇是村两委班子入户走访、“敲门问才”选出来的“好苗子”。
坚持本土人才选拔与返乡回流引进双轮驱动,是凤翔区破解村级后备力量不足的有力抓手。
“我们利用招商引资、人员返乡等契机,组织镇村走访摸排,以召开座谈会、登门拜访动员、党员群众举荐等形式,充实后备力量队伍。”凤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谈旭东说。
截至目前,凤翔区共储备后备力量678人,35岁以下占比46.6%,大专学历以上占比60%,形成了学历升、年龄降,“一升一降”“选一备一”的储备模式。
“多维赋能”强淬炼
“我们建立了‘动态信息库’、‘一人一策’成长纪实档案跟踪培养、‘1+2’式导师帮带、重点岗位项目锻炼等‘多维赋能’的工作机制,通过全过程培养打造‘硬核’后备力量。”凤翔区委组织部部长刘飞说。
为帮助初出茅庐的“雏雁”迅速成长,凤翔区实施学历提升工程,推荐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参加全市提级培训。3年来,开展14场次村级后备力量培训,59人的学历得到提升。
“在基层,工作方法也得入乡随俗。”凤翔区糜杆桥镇箫史宫村监委会主任白燕参加区村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力量培训班后说。
白燕来到箫史宫村后,村党支部书记教给她乡村治理的“土”办法,区镇干部传授她振兴乡村的新理念,在各方的帮助下,白燕找到了推动箫史宫村发展的新路子。
白燕通过自媒体平台积极宣传“箫史弄玉”典故,助力白酒、辣椒酱、黑小麦粉等土特产“走四方”,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增收。
“梯次培养”促成长
辛伟涛是凤翔区陈村镇庞家务村人。退役返乡后,在村两委的号召下,他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担任庞家务村党支部副书记。
任职期间,辛伟涛积极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处理村里各项工作事务、走访独居老人……2023年,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镇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
“瞅着分红一年比一年多,我这心里就跟开镰收麦那天似的,浑身上下都是劲儿。”庞家务村村民辛拉红说。
2024年,庞家务村集体经济收益100万元,为村民分红12万元。庞家务村村民个个喜笑颜开。
经过多维度培育和实战历练,当地有干劲有闯劲、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村干部被培养成为“火苗成才型”后备力量;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里的优秀人才被培养为“星火成长型”后备力量。目前,凤翔区通过建立梯次分步走培养机制,锻造出172名成熟可用的“火苗成才型”后备力量,优选506名综合型“星火成长型”后备力量。
2021年以来,凤翔区119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赋能—历练—激励—运用’机制,确保村级后备干部培得实、用得上、留得住。”刘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