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易炜
秦岭北麓,绿油油的玉米苗正茁壮成长。几座色彩斑斓的大地艺术装置点缀在田野间。
不远处的终南山下,村民正忙着布置展台,为即将到来的游客作准备——这不是城市美术馆的展览,而是西安市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午后的景象。
“如今,我们村子成了热门打卡地,城里人都特意来感受呢!”8月19日,在村里经营农家面馆的村民盛颖欣笑着说,他的手擀面吸引了不少游客。
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对加强人文乡村建设进行部署。“全会提出要建立综合性乡村公共文化展示体验空间,这说到了我们心坎上。”蔡家坡驻村指导员王兴指着改造后的村史馆说,“我们建设村史馆、终南剧场、艺术村长之家等场所,是为了给村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底色。越来越多的美术工作者投身以文化建设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事业。蔡家坡村的生动实践,正是我省以文兴业、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8年,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在蔡家坡村成立关中艺术合作社,将教育、艺术、乡村建设融为一体,创办“关中忙罢艺术节”。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精美的墙绘和艺术装置。截至目前,已举办6届艺术节300场活动,邀请200余名艺术家长期驻村参与,聘请5位全国知名的“艺术村长”。
艺术改变了村容村貌,也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熏陶。
如今,蔡家坡村整洁的村道蜿蜒向前,两旁农舍的外墙上绘满了色彩明丽、题材生动的艺术画作,整个村落宛如一个露天的艺术画廊。村里不仅定期举办各种文艺活动,还培养了一批本土文艺人才,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力军。
蔡家坡村还形成了由“艺术家创客”主导的美术馆、乡村书屋等文化艺术类项目,由“新知青”创业者主导的音乐主题民宿、研学实践基地等农文旅融合类创业项目,以及以“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创客”为主导的种植养殖示范园区。
艺术赋能不仅改变了村庄面貌,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不少村民投身民宿、餐饮等行业,实现了家门口创业就业。如今,蔡家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200余人,年旅游综合收入1400余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10万元。
“我们的愿景是将终南环线打造成当代文化、自然环境、历史传统、农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乡村文明带,进一步实现‘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要求。”鄠邑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杨峰说。
夕阳西下,蔡家坡村渐渐热闹起来。“关中忙罢艺术节”带来的不仅是游客和收入,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秦岭脚下,艺术与乡村的融合正书写着新时代的田园诗篇,成为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文化强省要求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