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4日,在石泉县“中医夜市”,中医为患者义诊。 本报通讯员 曹靖摄
本报记者 张家祯 通讯员 曹靖
“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问诊,还能体验其他中医理疗项目。”40岁的李女士接过一杯中药茶饮说,在“中医夜市”,晚上乘凉的时间就医非常方便。
8月14日至16日,石泉县“中医夜市”在当地文旅促就业活动中亮相。
石泉县卫生健康局组织石泉县中医医院以“中医夜市”为切口,以亲民、便捷的方式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找到了“接地气”的新路径。
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群众穿梭于各个特色展位之间,体验传统推拿、针灸理疗、品尝养生茶饮,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原来中药不只有苦的!”10岁的小明品尝了防暑降温茶后惊讶地说。在“中医夜市”,不少人第一次品尝中药茶饮,很多小朋友好奇地触摸着茶饮容器。
“平时大家接触的中药多是成品制剂,茶饮、香囊等可以拉近大众与传统药材的距离。”石泉县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同于医院的严肃氛围,这种嵌入广场“夜经济”的新场景,打破了传统医疗的严肃氛围,让群众在逛街纳凉时就能体验中医药服务、感受中医魅力,使中医药文化在烟火气中焕发新活力。
针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问题,石泉县“中医夜市”以精准化服务触达不同人群,为老年人定制慢性病调理与养生保健方案,为中青年提供颈肩护理和亚健康管理,针对儿童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初步诊断让群众获得健康指导。
这种“按需供给”的模式,既回应了全民健康管理需求,又让中医药从“治病”走向“防病”,在休闲场景中完成健康知识普及。
53岁的刘先生长期受失眠困扰。通过“中医夜市”,他直言“重新认识了中医药”。“医生给了专业的建议,以后我准备继续接受中医调理。”刘先生说,通过“中医夜市”,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了更多了解。
00后大学生李某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活动信息,在体验颈椎理疗后说:“这种方式,我们更容易接受。”
“顺路就能刮痧疗养,学习养生知识,这样的便民服务当然受欢迎。”76岁的邓先生笑着说。
在国家开展“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引领下,“中医夜市”正成为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医药+夜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群众健康生活,还成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载体,切实响应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的要求。这一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中医药“治未病”理念的深入人心。
在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日常健康管理。传统医学正以越来越丰富的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医夜市”以年轻化的呈现方式赢得大众青睐,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窗口。
“只有与现代人的需求同频共振,才能使中医药自然地走进百姓生活、展现出新的活力。希望以这样的形式让‘治未病’理念落地生根,更好守护群众健康。”石泉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