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的小麦处于孕穗—抽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麦蚜发生危害的重要时期,为科学研判防治最佳时期,达到减量控害,提质增效的目的。
4月16日,兴平市农技中心组织气象部门和农业技术专家进行小麦中后期病虫趋势会商。气象部门预测我市未来15天降雨偏少,多风干旱偏多。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4月18日,21日预计小雨。高温高湿气候易诱发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暴发流行,同时有利于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快速繁殖扩散。
与会专家从后期病虫发生情况和管理方面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1、立足抗旱保稳产。全力保灌,梯次开展抗旱保灌,做到应灌尽灌。合理追肥,结合灌水亩追尿素3~5kg防早衰。叶面喷肥,缓解干旱胁迫,降低小花败育风险。2、确定“一喷三防”最佳窗口期,今年小麦抽穗期在4月17—22日左右,扬花期22日—25日左右,比上年推迟3—4天,塬下小麦“一喷三防”最佳时间为4月18—20日,塬上最佳时间为4月20—25日。根据天气情况,做好以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蚜虫为主的病虫害防治,预防干热风。防治方案为:亩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40ml或20%氰烯·己唑醇140ml + 22%噻虫·高氯氟10ml或 22%联苯·噻虫嗪30ml+氨基酸水溶肥50ml 。
本次会商标志着兴平市小麦生产进入"虫口夺粮"关键阶段,通过"气象预警、病虫监测、技术集成、统防统治"的全链条防控,力争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为全市31.4万亩小麦稳产丰产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