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消杀
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卷蛾科, 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梨、杏、桃、沙果等果实的毁灭性害虫。 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一类病虫害目录。也是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对象之一。
一、形态特征:苹果蠹蛾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卵扁平,分散产在果面和叶片;初孵幼虫淡黄白色,老熟幼虫淡红色;成虫体长8mm,体灰褐色而具紫色光泽,前翅臀角处的肛上纹呈深褐色椭圆形,有3条青铜色条斑。翅基部色较浅,其外缘略呈三角形,有较深的波状纹。后翅褐色,基部颜色较淡。蛹黄褐色,体长7~10mm。
二、危害症状:3龄幼虫从果实萼洼及梗洼等处蛀入果心,啃食果肉和种子,导致果实腐烂变质,严重的造成大量落果,失去商品价值和产量损失。
三、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措施
严禁从疫区调运果实和种苗,防止其传播和扩散。
2、农业防治
果树休眠期人工刮除开裂的树皮,树干绑麻袋、瓦楞纸等诱捕幼虫;挂果期发现虫蛀果及时摘除,落果及时收集、清理、深埋。清除果园内枯枝和杂草,减少苹果蠹蛾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3、物理防治
成虫羽化期悬挂苹果蠹蛾性诱捕器,阻止雌雄蛾交配产卵。兴平地区自2008年开始,每年4月—10月进行,累计监测18年,悬挂性诱捕器214套。目前尚未发生疫情。
4、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药剂在上年残次果收购站提前预防消杀,消灭苹果蠹蛾的卵、幼虫或成虫。药剂可选用噻虫·高氯氟、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联苯·噻虫嗪等,利用无人机或高压泵喷雾器在残次果收购站以及周边果园地面、空中全方位无死角全面消杀。兴平市农技中心连续3年累计消杀残次果收购站28个,消杀面积30余万平方米,持续护航我市的果业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