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玉米出苗以来,陆续有群众反映,幼苗发黄、发紫、生长不整齐或僵苗等现象。技术人员根据田间调查梳理了以下几种情况:
一、播种质量差:播种过深幼苗出土已消耗种子贮存的营养,幼苗期易形成弱苗、黄苗,植株矮小,生长不良;播种过浅,或耕层秸秆量过大,籽粒播在秸秆中,根系悬空难以深入土壤,导致幼苗生长瘦弱,黄化、矮化。解决办法:适墒播种,适宜的播种深度5cm为宜,特别疏松的沙壤土播种深度不超过8cm。
二、苗期化除使用不当:过量使用含烟嘧磺隆、莠去津等除草剂时,玉米心叶出现褪绿黄化,叶片卷曲呈筒状或马鞭状,严重时植株矮化、生长受阻。硝磺草酮过量使用也会导致心叶白化。出现此类症状解决办法:立即灌水或喷水稀释、全田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芸苔素内酯缓解药害,促进植株恢复。
三、前茬除草剂残留:6月中、下旬几起群众反映玉米苗发黄发僵情况。经过田间查看,1-3叶正常,后续抽出的叶片出现黄白相间条纹,矮化发僵,生长受抑制等症状。经过分析确定为上茬除草剂喷施过晚或使用量过大,加之小麦生长中后期持续干旱,表层土壤除草剂残留没有完全分解代谢对下茬作物造成生长受阻。解决办法:症状较轻的可灌水追肥1-2次,喷施芸苔素内酯、加强田间管理可缓解。症状严重的宜深翻土壤改种其它作物。
四、水源污染:6月下旬,南位镇几户群众反映,玉米幼苗黄化,矮小,生长瘦弱。经过排查,中上游灌溉渠道喷施灭生性除草剂甲嘧磺隆,导致灌水田块玉米出苗率降低、僵苗,无法正常生长。距离灌溉渠越近的田块受害越为严重。甲嘧磺隆属长效灭生性除草剂,对下茬作物残留1-2年。建议改种绿肥作物,改良土壤,逐步消解残留风险。长效灭生性除草剂避免私自购买或使用,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操作,防止误喷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