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商洛市植保植检站与山阳县农业技术服务心联合在山阳县色河铺镇的屈家湾村、沙沟口村以及元子街社区,实施了一项创新的农业害虫防治技术。
此次示范选取了集中连片、生育期与管理条件相近的玉米地块,总面积超过500亩,利用先进的植保无人机精准释放了天敌赤眼蜂,以生物防治的方式应对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其生态友好性与高效性。赤眼蜂作为一种天敌昆虫,能够有效寄生在害虫卵内,从而阻断害虫的生育周期,减少害虫数量,保护玉米作物健康成长。
而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则大大提高了天敌释放的精准度与作业效率,使得这一生物防治手段更加适用于大规模农田管理。为确保赤眼蜂释放的最佳时机,商洛市植保植检站、山阳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在示范田块内精心部署了一系列害虫成虫动态监测措施。
在田间设置了专门针对玉米螟与棉铃虫的性诱剂及其配套诱捕器,这些设备能够准确捕捉并统计害虫成虫的数量变化,为调查人员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具体措施是每个示范区针对每种害虫均配置了20个性信息素诱捕器,这些诱捕器被调整至高出玉米植株顶部10至20厘米的位置,以确保最佳的诱捕效果。同时,为了避免诱捕器之间的相互干扰,两种不同害虫的诱捕器之间保持了20至30米的适宜间隔。诱捕器内装载的诱芯,含有特定害虫性信息素的合成物质,能够高效吸引并诱捕目标害虫的雄性成虫,通过对成虫数量的持续监测,能够准确判断出成虫初峰期的到来。成虫初峰期的准确判断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决定赤眼蜂释放时间的关键依据。在成虫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释放赤眼蜂,可以最大化天敌的寄生效率,有效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从而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保障玉米作物的健康生长与高产丰收。
此次商洛市植保植检站、山阳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利用植保无人机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害虫的技术实践,不仅展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也为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