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科技在农业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供应发挥着关键作用。从精准的气象监测,到智能的灾害预警,科技正全方位助力农业抵御自然灾害侵袭。
在苗情监测方面,先进设备已深入田间地头。在汉台区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布设了农田作物生境自动观测仪。这些设备犹如为农田装上 “科技神经”,实时感知水稻生长微环境,观测仪则为作物 “健康体检”,提前判断作物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缺水或生长异常。
自动虫情观测仪精准的灾害预警同样不可或缺。今年 春夏连旱,遭遇持续晴热高温,害虫发育进程加快,及时提供虫情发育动态,对预测二化螟发育进程起到预警作用。根据害虫成虫出现高峰,预测防治最佳时期。
在土壤干旱灾害监测中也各显神通。利用分布各点的土壤监测仪的温湿度探头深入土壤不同深度,及时捕捉土壤水分的快速变化(如雨后恢复期、干旱加剧期),为抗旱决策提供时效性支持。
在稻田上空,植保无人机成为农业防灾减灾的 “主力军”。随着水稻进入破口期,病虫害进入高发期,植保无人机不仅作业效率高,还能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它不受地形限制,能够深入到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助力水稻“两防一喷”,实现全方位的病虫害防治,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正逐步迈向智能化、高效化,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筑牢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