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各地近期监测调查,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1025.17万亩,较上周增加288.56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71.75万亩,其中条锈病近期扩展速度加快,蚜虫、麦蜘蛛虫量开始上升。
1.条锈病:止3月28日,在宝鸡市陈仓、渭滨、高新、眉县、西安市周至、咸阳市兴平、汉中市宁强、略阳、勉县、汉台、南郑、城固、西乡、洋县、安康市汉滨、旬阳、汉阴及商洛市山阳、商南等19个县区发生,全省发生面积6.42万亩,较上周增加2.72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5.78万亩,较2010-2023年平均值减少9.79万亩,累计发现病田120余块,发病中心110余个,其中普发田50余块,主要分布在勉县、汉滨、宁强等县区,最重田病叶率18%(勉县)。
本周新增周至、渭滨、眉县3县区,其中周至3月26日查到病田3块,查到1个中心,中心内有病叶4张,另2块田为单片病叶;渭滨区3月21日始见病田2块,发病中心1个,中心内有病叶23张;眉县3月26日始见病田1块,发病中心1个,中心内有病叶14张。
2.茎基腐病。重于近年同期,偏重发生态势明显,发生面积80.75万亩,较上周增加14.29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54.7万亩,发生田块平均病株率2.24%,重于上年同期的0.79%,最高66.7%(鄠邑)。主要发生在关中的鄠邑、周至、阎良、岐山、扶风、眉县、兴平、泾阳、秦都、三原、乾县、礼泉、永寿、武功、临渭、大荔、蒲城、富平等县区,其中兴平市发生21.5万亩,平均病株率4.0%,最高43.9%;富平县发生5.2万亩,平均病株率3.7%,最高25.4%。
3.纹枯病。发生面积44.69万亩,较上周增加7.22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25.41万亩,较历年同期增加37.38万亩,平均病株率1.52%,重于上年同期的0.48%,最高12%(三原)。主要发生在兴平、临渭、富平、蒲城、三原、泾阳、周至、城固、洋县、汉台等县区,其中三原县发生1.9万亩,平均病株率4.0%,最高12%;临渭区发生25万亩,平均病株率1.9%,最高12%。
4.白粉病。发生面积25.16万亩,较上周增加9.23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45.34万亩,较历年同期减少35.13万亩,平均病叶率0.29%,高于上年同期的0.26%,最高田块95%(宁强)。主要发生在耀州、岐山、扶风、千阳、泾阳、永寿、旬邑、彬州、澄城、合阳、蒲城、大荔、宁强、略阳、汉滨等县区,大部县区明显轻于上年同期,其中耀州区平均病叶率6%。
5.蚜虫。发生面积243.38万亩,较上周增加98.07万亩,较上年同期减少2.95万亩,较历年同期减少78.34万亩,平均百株蚜量24.82头,高于上年同期的18.37头,最高3222头(勉县),其中勉县发生4.3万亩,百株蚜量1030头,其余县区平均百株蚜量60头以下。
6.红蜘蛛。发生面积624.77万亩,较上周增加157.03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7.49亩,较历年同期增加11.47万亩,平均单尺行螨量27.71头,高于上年同期的24.9头,最高1050头(旬阳)。
当前关中大部地区小麦已进入拔节期,陕南小麦进入孕穗期,生育期大都晚于常年。3月23~24日,我省大部普降小到中雨,大部达到透墒,有利于条锈病扩展及赤霉病菌早期侵染。近期气温偏高,土壤墒情较好,小麦苗情转化升级持续向好,部分麦区田间群体过大、郁蔽程度高,有利于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的流行。天气预报4月5日前全省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麦蜘蛛、蚜虫等发生。预计条锈病在陕南、关中中西部进一步扩展,麦蜘蛛、蚜虫虫量将迅速上升,需严密监测,对局部虫口密度较高田块,要及时组织防治,控制危害,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