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幽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为多食性食叶害虫,可危害大豆、棉花、小麦、玉米、谷子等8科40多种作物及杂草。成虫具有迁飞习性,以幼虫危害为主,低龄幼虫取食叶片背面叶肉,留下上表皮呈窗膜状,2-3龄幼虫可将叶片咬成缺刻,4龄后白天入土潜伏,夜间出来取食,食量逐渐增大,5龄进入暴食期,可将整张叶片吃光,仅剩叶柄和叶脉,是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幼虫具有迁移危害的特性,大发生时将一片田的植物吃光后又爬行迁移到另一块田危害。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根据我县近日灯下诱集到的成虫量,5月1日到12日,单灯诱蛾量共计118头。近期气候有利于越冬代旋幽夜蛾羽化和迁飞,请广大种植户做好防治措施。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轮作倒茬,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有效降低产卵基数,减轻危害。
2.物理防治:利用旋幽夜蛾成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或杀虫灯进行诱杀。加强对杀虫灯的检修管理,同时每天上午及时将诱杀的成虫杀灭清理或喂养鸡,确保杀虫灯正常使用。
3.化学防治:在卵孵化盛期和1-2龄幼虫盛期,选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可以有效控制旋幽夜蛾的危害。
注意事项:施药时间在傍晚或清晨进行,施药要细致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