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柞水:小麦茎基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柞水:小麦茎基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时间: 2025-03-24 12:00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小麦茎基腐病是我国小麦产区的一种常见病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据调查:病田率达到8%以上,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成为小麦生产上重点关注的病害之一。

一、病原物。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主要病原菌包括假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根腐病蠕孢菌,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主要传播途径是种子带菌和土壤中的病残体带菌。

二、发病时期及主要症状。小麦茎基腐病在小麦苗期-抽穗扬花期均可发生,在小麦的不同生育期表现不同的症状。

1、苗期发病:可能出现苗枯或根腐,导致缺苗断垄。

2、拔节至抽穗期:茎基部1-2节初期出现淡褐色至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并环绕茎秆,导致茎部皮层腐烂、变软,严重时可见髓部中空。茎基部腐烂加重,植株生长不良,可导致植株倒伏或枯萎,抽出的穗子变白,形成“白穗”。

3、病部特征:潮湿环境下,病部表现可见白色菌丝体或粉红色霉层(病原的分生孢子)。

三、发病条件:该病在高温高湿、连作地块或氮肥过量时易流行。

四、防治方法:小麦茎基腐病属于土传病害,单纯用化学防治效果不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农业防治:

1)合理轮作:避免小麦连作,可与非禾本科作物如大豆、马铃薯、油菜进行轮作,减少病原菌积累。

2)深耕翻土:将表层带菌土壤翻入深层,促进病残体分解,降低病原菌活性。

3)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加小麦抗病能力,避免偏施氮肥。

4)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残留。

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拌种,可有效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减轻病害发生。

3.化学防治: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重点喷施茎基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