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药剂浸种催芽技术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立枯病等多种秧苗病害,压低菌源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稻种子浸种催芽一般要经过晒种、选种、消毒、催芽几个步骤。
一、晒种:播种前4-5天,选晴好天气,将种子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晒种1-2天,可杀死部分附着在稻壳上的病菌,也可提高种子的吸水进程、发芽率和发芽势,严禁直接把稻种摊在水泥地板或石板上晒,以防晒伤稻种。
二、盐水选种:可用粗盐兑水配置成盐水溶液,把种子倒入盐水中,边倒边搅拌,之后把浮在盐水表层的空瘪谷和病粒谷捞出,再用清水淘洗种子,清除谷壳外盐分。使用盐水选种,可大大减少病粒、瘪粒和苗床病害的发生。
三、浸种消毒:通过浸种,使种子吸足水分,以保证发芽整齐。浸种不透,发芽不齐,浸种过度,造成养分外溢,播后容易烂秧。春播育秧时,气温在12℃左右,浸种约需3-4天,气温较高,浸种时间缩短。具体方法是:将种子装进通透性好的编织袋或纤维网袋,放入清水中先浸12小时,每4小时左右换一次水,然后把种子袋捞出来沥干水,再放入25%咪鲜胺2000-3000倍液或 500倍液的强氯精消毒药液中浸种12小时,消毒药液应浸过稻种,高出种子表面3-5厘米(消毒期间不换水),这样可清除种子上的病菌,然后把稻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继续用清水浸种,直至谷粒半透明,米粒腹白分明可见,胚部膨大突起,胚乳变软,米粒易掐断,手捻成粉状。
四、催芽:其目的在于给吸足水分的谷种创造一个适宜的温度和空气条件,使其萌发迅速,根芽粗壮整齐,减少烂种。催芽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高温破胸:种子胚芽根突破谷壳露出白点时叫做破胸或露白。气温35-40℃时最有利于种子破胸萌发,最高不超过40℃,如果超过42℃,持续时间3-4小时,就会出现“高温烧芽”。
2、适温催芽:根据“干长根、湿长芽”的原理,破胸后要勤翻谷种,适当淋浇25℃左右的温水,保持谷种温度在25-30℃,做到通风保湿,促进根和芽协调生长。
3、低温练芽:根芽长度达到芽长半粒谷、根长1粒谷的预期要求时,散堆摊晾在15-20℃阴凉处练芽,根据天气情况准备播种。遇低温寒潮不能播种时,可延长芽谷摊薄时间,结合洒水,防止芽、根失水干枯,待天气转好时,抢晴天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