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赤霉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期。无人机飞防技术在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中已成为高效、主流的应用手段。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控小麦穗期病虫害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飞行参数设置
防控小麦穗期病虫害时,环境风速应小于二级风(<3.3m/s),施药液量 2-3 升/亩(防控赤霉病时应适当增加施药液量),飞行速度小于 5m/s,飞行高度(离小麦冠层的高度)2-4m;施药时应适当叠加作业喷幅,增加相邻喷幅的重叠量。
二、防控药剂选择
防控小麦穗期病虫害时,可结合“一喷三防”措施,科学混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飞防助剂等开展综合防控。
防控赤霉病:选用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且小麦生育期内每类药剂最多使用2次,施药时要用足药量;如抽穗扬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在一次用药后5-7 天进行二次用药。
防控蚜虫、白粉病:防控蚜虫轮换使用氟啶虫酰胺、呋虫胺、噻虫嗪等药剂,防控白粉病轮换使用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等药剂;对于重发田块,应在一次用药后7-10天进行二次用药。
剂型选择:优先选择植保无人飞机专用剂型,其次是微乳剂、可溶液剂、悬浮剂、干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油剂等剂型,或高分散度的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以免堵塞喷头影响喷雾和防治效果。
三、喷雾助剂添加
施药作业前,应在药液中添加适量的改性植物油、矿物油等喷雾助剂并混合均匀,改善农药药液性能,提高雾滴沉降抗飘移、耐雨水冲刷、抗蒸发等性能。
四、注意事项
(一)施药作业前,要调查作业周边环境、确定作业区域及边界,防止喷雾雾滴飘移造成非靶标生物毒害和周边作物药害。
(二)施药作业时,环境温度12℃- 30℃,相对湿度40%以上。宜选择在上午10 点前或下午4点后施药作业。
(三)起降作业时,应远离障碍物和人员,作业人员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处在喷雾的下风位,严禁在施药区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
(四)施药后如遇雨,应及时补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