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汉阴:穗期小麦赤霉病防控关键技术

汉阴:穗期小麦赤霉病防控关键技术

时间: 2025-04-09 09:13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当前,我县小麦逐渐开始抽穗,小麦穗期是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时期

一、赤霉病发生危害特点

小麦赤霉病俗称“红穗子”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具有暴发性、毁灭性等特点,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抽穗扬花期的降雨日、降雨量和相对湿度等条件,是决定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发病最适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为80%~100%;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遇2~3天以上连续阴雨天、雾天或者田间结露、潮湿多雾,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极易造成赤病的发生和流行。

赤霉病主要危害在穗期,造成穗腐,以穗腐最为普遍和严重;病原菌主要从小麦花药侵染危害,一般在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受害后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甚全颗粒无收、绝产。

赤霉病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对人畜有毒,可引起呕吐、腹泻、流产等症状,当小麦麦粒中病粒超过4%时,不适宜食用;赤霉病危害的严重性不仅在于影响小麦产量,更重要的是在于影响小麦品质。

二、防控关键技术

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是赤霉病防控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于赤霉病有“可防可控但不可治”的说法

赤霉病防治适期短,应以预防为主,抓住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这一关键时期,科学选择对路药剂,主动用药,抢时用药,进行防控;未来这段时间,务必密切关注天气情况,根据气象预报,结合当地小麦的生育期,务必抓住关键时期,及时做好防控。

防控赤霉病,应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策略,在抽穗扬花关键时期,主动预防、见花打药,严防病害暴发流行,最佳施药时间一般为扬花初期(扬花率5%),因此有“无花早、盛花迟、见花打药正当时”说法。

如果抽穗至扬花期一旦遇阴雨、结露、多雾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持续3天以上,或10天内有5天以上阴雨天气时,应立即喷施“保险药”进行预防,且要抢在雨前或雨停问隙露水干后抢时喷药,务必做到“晴天见花打、阴天见穗打、雨天间隙打”;如果喷药后遇雨,或者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时,可间隔5~7天再喷药1~2次,以确保防治效果。

防治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腊芽菌、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唑·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药剂在农药剂型上优先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超微粉、胶悬剂等并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毒素污染小麦扬花期喷药应注意避开授粉时间(一般小麦上午9~11点开花,最好下午四点以后钟进行喷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