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韩城: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

韩城: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

时间: 2025-04-09 16:55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小麦白粉病气传病害,是我市小麦主要病虫害之一。它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具有发病快、传播强、危害大的特点,应尽早发现,即时防治。

一、危害特征

小麦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最初出现分散的白色丝状霉斑,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逐渐变为浅灰色,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致使叶片褪绿、变黄乃至卷曲枯死,重病株分蘖数减少不抽穗或穗短小,小麦成穗率降低,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二、发病规律

春季条件适宜时,先从底部叶片水平方向扩展,再向中上部叶片扩展,严重时可引起穗部发病。小麦白粉病最佳发病温度为15~20℃,湿度越大,萌发率越高,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水肥条件好,施用氮肥过多,植株生长过密,病害易偏重发生;土地贫瘠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病。发病叶片表面白色粉状物因刮风下雨、田间劳动、害虫迁徙等,在空气中传播危害。

三、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采用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可有效控制苗期病害,减少越冬菌量,兼治小麦锈病等其他病害。

2.药剂防治。提前预防或在发病初期,选用三唑酮、丙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戊唑·咪鲜胺等药剂喷雾防治。发病偏重,间隔7-10天再用1次药,轮换用药,减缓抗药性的产生,提高防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