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品种抗性差、染病秸秆还田、小麦玉米轮作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区域的小麦茎基腐病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可导致小麦减产10%-70%。
一、为害特征
1.茎基部褐变。拔节期基部1-3节叶鞘和茎秆染病,叶鞘颜色变为暗褐色,节间易折断,潮湿田块茎节处可见红色或白色霉层,严重时麦株枯死。
2.麦叶发黄。叶片染病现褐色轮纹状病斑,后期致叶片发黄干枯。
3.白穗瘪粒。灌浆期茎秆染病,水分、养分输送受阻,病株产生枯白穗,籽粒秕廋甚至无籽。
二、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耐)品种。选用抗(耐)小麦茎基腐病的品种,提高主栽品种抗病性。
2.深耕土壤。深埋土壤表层病原菌,降低发病率。
3.销毁病残体。染病秸秆不可还田,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田间菌源量。
(二)化学防治
1.拌药播种。选用丙硫唑·戊唑醇、戊唑·噻霉酮、氰烯菌酯、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拌种,消杀土壤浅层病菌,降低发病率。
2.茎基喷药。返青拔节期选用丙硫唑·戊唑醇、戊唑·噻霉酮、氰烯菌酯、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对茎基喷雾,抑制病害扩散蔓延。
三、注意事项
1.交替、轮换用药,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2.茎基喷药要用足水量,重点将药液喷淋在麦株基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