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流行性病害,具有流行频率高、危害大、损失重的特点。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达50-100%,产量损失10-20%,中等发生年病穗率30-50%,产量损失5-10%,而且病麦含有致呕毒素和类雌性激素述等毒素,人畜食后可引起急性中毒。抽穗扬花期是赤霉菌侵染小穗导致后期白穗的关键期,也是预防病害流行的最佳时期,要狠抓关键窗口期,精准施策,科学防治。天气预报,关中4月26-28日小到中雨,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广大种植户应适时开展防控工作。
防控建议:
小麦赤霉病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防控策略,狠抓齐穗扬花初期的关键防治节点,迅速开展早防早控。
(一)防治适期。根据当前我县小麦发育进度,预计我县小麦扬花期将集中在4月20-26日,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要随时关注小麦发育进度和天气变化,及时快速开展防控。若扬花期出现降雨,要抢抓雨后天晴的间隙进行二次补充防治。
(二)防控药剂。要选择高效对症药剂,提高防控效果。药剂可选择15%丙硫唑·戊唑醇60-100克、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110-140ml、48%的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60ml、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30-50ml、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ml、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30ml等。尽量不要选用已经产生抗性的药剂,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避免因选药不当贻误最佳防治时机。
(三)喷药要点。喷药机械可选择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植保无人机等,配药要二次稀释,喷足水量和药量,常规喷雾亩喷药液30升,植保无人机 1.5-2升,飞行高度 2-2.5米,速度不大于3米/秒,可适当加入沉降剂和增效剂来提高防治效果,注意防治安全。
注意问题:
小麦赤霉病只能防不能治,因此必须提前预防,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若气象预报小麦扬花期降雨偏多,适当前移防治关口,可在小麦刚出齐穗时尽快打药,避免错过最佳时期,宁早勿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