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县小麦进入抽穗杨花期,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麦穗蚜、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可全面推广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是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即抽穗后至籽粒灌浆期,在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混配液,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防干热风的目的,提高千粒重的效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防治“四病三虫”。
一、药剂选择
亩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43戊唑醇悬浮剂2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15ml)+98%磷酸二氢钾100g混配,兑水30-40kg喷雾;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雨水偏多,有3天以上连阴雨时,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g(或43戊唑醇悬浮剂2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98%磷酸二氢钾100g混配,兑水40-50kg喷雾,能有效预防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起到抗倒伏促进小麦灌浆速度,提高产量之目的。
二、注意事项
(一)施药时间。最佳施药时间为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严格落实“见花打药”策略,若抽穗扬花期多雨,第一次施药后7天需再防一次。
(二)科学选用药剂。针对病虫发生具体情况,对症选购“三证”齐全的药剂,若穗蚜轻发生,可不添加杀虫剂,注意轮换用药。
(三)选对器械施药。宜使用电动喷雾器、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保证适宜的雾滴和药液均匀展布,确保防治效果。植保无人机施药,添加相应的沉降、抗蒸发等功能的助剂,确保亩施药液量2L以上。
(四)严格规范操作。施用农药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登记剂量用药,不得随意加大剂量或乱混乱配农药。小麦生长中后期,要避免中午炎热天气喷药,防止施药人员中毒,保证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