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柞水: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及防治

柞水: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及防治

时间: 2025-04-27 10:2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我县南部低热川道区小麦已陆续进入孕穗期,预计小麦抽穗-扬花期为4月25日前后。目前小麦主要病虫害为小麦红蜘蛛、苗蚜、少数低洼下湿地田块发生白粉病。

一、趋势预报

据我县植保技术人员近期监测调查,结合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

1、小麦条锈病:预计偏轻发生,发生高峰期出现在5月上旬,较常年推迟15天左右,发生面积0.3万亩。

预测依据:(1)菌原不足。截止目前,周边历年早发条锈病的县区目前仅有零星田块轻度发生条锈病,越冬菌原区普遍发生轻,外来菌原少。

(2)气象因素:我县在3月以来,降水量不足26毫米,预计4月中下旬降水量极少,不到10毫米,对条锈病传播和孢子萌发极为不利。

2、小麦赤霉病: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0.2万亩。

预测依据:(1)菌原较充足,从越冬技术调查,玉米残茬上有一定的越冬菌原,但比历史高发年偏低。

(2)气象条件:我县今年小麦扬花期比常年推迟7天,且在扬花期没有大量降水过程,4月份温度较常年偏高。4月中旬,常年温度在22度左右,今年在4月10日以后,3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将成为常态,对赤霉病发生极为不利。

3、小麦白粉病:预计偏轻发生,发生面积0.2万亩。

预测依据:(1)次侵染菌原不足。据4月15日调查,全县白粉病发生面积0.07万亩,比常年同期平均数0.3万亩下降了97.7%。

(2)气象因数:小麦白粉病常年发生高峰期在小麦抽穗-灌浆期,此时田间群体大,湿度高有利于发病,而今年据预测我县没有大范围高强度降水过程,田间湿度低,不利于白粉病大面积发生。

4、小麦穗蚜: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左右。

预测依据:(1)虫源技术较大,截止目前,我县已发生苗蚜1.7万亩次,虽经过防治,但周边蚜源充足(草地)。

(2)气象因素:长期干旱,对蚜虫发生极为有利。我县3~4月降水极少,对蚜虫发生有利,预计4月中下旬~5月上旬降水量不大,干旱现象仍将持续。因此,麦穗蚜将是今年小麦病虫害的重点关注对象。

5、小麦吸浆虫: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0.3万亩左右。

气象因素:3至4月正式吸浆虫上升阶段,干旱影响幼虫上升。如果小麦扬花期继续干旱不利于吸浆虫蛹的羽化。

二、防治意见

1、加强监测预警。各镇办要加密田间调查频次,利用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掌握病虫害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明确防控重点。今年的小麦“一喷三防”工作将在4月29日前后开始,重点防治小麦蚜虫、干热风、同时根据防治前的降水情况适量添加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药剂。

3、科学用药防控。针对赤霉病推行“见花打药”策略;条锈病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措施;蚜虫、麦蜘蛛可选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毒药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