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常发的土传种传病害有玉米茎腐病、谷子白发病、马铃薯黑痣病、疮痂病等,随着作物连年种植、秸秆还田等措施,土壤和种子带菌量大,土传病害呈加重趋势,遇到适宜环境条件重发风险偏高。土传种传病害病原种类多、隐蔽性强,一旦发病后防治困难,危害损失严重。因此,做好播种期间土传种传病害的预防,前移防治关口,能有效减轻后期防治压力。
当前正值春耕播种期间,建议种植户做好以下预防措施:一是合理轮作倒茬,深翻土壤,严重发生地块病残体离田处理,压低田间病原基数;二是在品种选择上,结合常年病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三是科学水肥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四是选用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要同时加入防治地下害虫的杀虫剂,减少病原菌通过虫害伤口侵染。
针对玉米土传种传病害(苗期根腐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瘤黑粉病等),选用抗(耐)病品种,利用含有精甲·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氟唑环菌胺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包衣或拌种。
针对马铃薯土传种传病害(晚疫病、黑痣病、疮痂病、枯萎病等),选用抗病品种,优先选择脱毒马铃薯原种或一级种薯;种薯切刀用75%酒精或1.2%辛菌胺醋酸盐水剂蘸刀消毒;切块后选用咯菌腈、氟环·咯菌腈或精甲·咯·嘧菌进行拌种,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 春雷霉素、木霉菌等生物制剂拌种,晾干后播种;适期播种,避免因地温偏低和播种过深出苗缓慢加重黑痣病、枯萎病发生。黑痣病、枯萎病和黄萎病等重发田,随播种沟施嘧菌酯或噻呋酰胺,晚疫病、疮痂病等病害,沟施氟啶胺及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
针对谷子土传种传病害(白发病、线虫病、黑穗病等),选用抗病品种;温汤浸种:55-57℃的温水浸种10分钟晾干,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播前种子拌种或包衣,白发病用35%甲霜灵、25%甲霜·霜霉威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黑穗病用40%福美双+拌种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种传线虫病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按种子量0.3%拌种,种子量8%的水稀释药液,堆闷4小时后直接播种,或晾干播种。
针对大豆土传种传病害(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选用耐抗病虫品种;选择含有精甲霜灵·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预防大豆根部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