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属半翅目,绵蚧科。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若虫和雌成虫聚集在腋芽、嫩梢、叶片、树干上刺吸汁液,造成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枝条枯死。据调查在当地主要危害红叶李、苹果、樱桃等植物。
一、识别特征:雌、雄成虫在形态、行为和生活习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具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背面棕褐色有褶皱,呈扁平椭圆形,因体型颇似草鞋,又名鞋耙子虫。腹面黄褐色,被一层霜状蜡粉;雄成虫体型略小,长 5-6毫米,呈紫红色,前翅淡黑色,翅展10毫米左右。卵椭圆形,刚产下时黄白色,慢慢变成赤黄色,被藏在白色绵状的卵囊里。若虫和雌成虫很像,体型略小些。
二、发生规律:陕西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或杂草下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若虫开始孵化出土,初孵若虫多在树干基部或树皮缝隙处聚集,待天气转暖后,逐渐上树吸食树木汁液。4月中旬至5月上旬,雄若虫化蛹,5月中旬羽化为成虫。雌若虫经过3次蜕皮后,于5月中下旬变为成虫。6月中旬左右,雌虫开始下树,钻入土中或草丛产卵。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树干周围的杂草和落叶销毁,减少虫源基数。
2、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红环瓢虫、黑缘红瓢虫等天敌昆虫,以虫治虫。
3、化学防治: 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时期:①冬季至早春虫卵孵化前:11-12月在树干周围翻挖,使土壤表层的卵囊暴露,破坏其越冬场所,降低卵孵化成活基数。② 若虫孵化盛期至3龄前:2月中旬—3月中旬,若虫孵化出土,在树干上涂粘虫胶或喷药防治,药剂选用2.5%溴氰菊酯、10%吡虫啉等药剂喷雾触杀。此时虫体小、体被蜡质层薄,抗药性差。③雌成虫下树产卵期:5月中下旬,雌虫下树产卵前,可在树盘周围挖4-6个40厘米见方的土坑,坑内放入柴草,诱集成虫产卵,集中销毁。也可在2米以下树干喷5%吡虫啉微胶囊悬浮剂,使雌成虫足趾踩踏中毒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