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橘小实蝇识别要点
成虫体型小巧,体长通常在7-8毫米。整体颜色从黄褐色过渡至黑色。头部呈现黄色,复眼大而碧绿,细长的触角灵动。胸部背面大部分区域为黑色,两条清晰的黄色纵纹镶嵌其中,小盾片色泽鲜黄醒目。其翅膀透明,前缘与臀室分布着明显的褐色斑纹,十分独特。
卵呈乳白色,长度约1毫米,形态上一端尖锐,另一端较为钝圆,由于体积微小,肉眼识别存在一定难度。幼虫形似蛆虫,老熟幼虫体长可达10-11毫米,身体前端纤细,后端粗壮,口钩为黑色,体表触感光滑。蛹属于围蛹,呈椭圆形,长约5-6毫米,初始化蛹时为淡黄色,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转变为深褐色。
二、橘小实蝇防治技术要点
1.农业防治
一是及时彻底清理果园。树上被侵害虫果,掉落地面果实,都要及时摘除和捡拾,进行集中深埋或焚烧处理,杜绝虫果内幼虫和蛹继续发育繁殖,大幅降低虫源基数。二是合理修剪果树。通过科学修剪,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破坏橘小实蝇偏好的生存环境。三是加强果园日常管理。合理施肥、灌溉等,增强果树树势,提升其对橘小实蝇的抵抗能力。
2.物理防治
一是利用橘小实蝇对糖醋液的趋化特性,在果园中悬挂糖醋液诱捕器。糖醋液中,糖、醋、酒、水按照3:4:1:2的比例进行配制,并添加适量杀虫剂提升诱杀效果。诱捕器悬挂高度一般以距离地面1.5米左右为宜,每亩均匀悬挂3-5个,并定期更换糖醋液。二是使用性诱剂诱捕雄虫。通过释放性诱剂,干扰橘小实蝇雌雄交配行为,降低其种群繁殖率,控制虫口密度。三是使用15微米厚度的塑料薄膜套袋。四是果园养鸡除虫。每亩果园放养当地土鸡不超过20只,食其幼虫和蛹。五是及时摘除被害果、捡拾落果、烂果,可通过深埋、密封或投入粪池沤浸等方式,以杀死幼虫。
3.化学防治
在成虫羽化高峰期与产卵盛期,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树冠上喷施8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3000-4000倍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500-2000倍,严重果园间隔7天左右喷施1次,直至采果。注重果实表面及叶片背面喷施,确保药剂覆盖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