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麦正处于籽粒灌浆期。根据天气预报,5月15日至20日,我县连续6天以上的高温大风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2℃以上,并伴随3-4级以上大风,加之气候干旱,发生干热风的风险极大,对小麦籽粒灌浆非常不利,这是小麦生产面临的又一次挑战。为尽可能减轻干热风危害,我们提出以下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及时浇水补墒 提前2-3天进行喷灌、微喷灌或滴灌,清晨喷灌和微喷灌,每亩灌水5方左右。土壤墒情差的麦田,在干热风来临之前,及时利用喷灌或微喷灌设施适量喷水,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改善田间小气候,避免大水漫灌,防范倒伏。
二、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 可选用磷酸二氢钾、尿素和硫酸锌,同时还可以添加一些具有抗蒸腾作用和生长调节作用的化学药剂,如黄腐酸、芸苔素内酯、天达2116、海藻酸、胺鲜酯等来增加作物抗性及自身免疫力,增强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起到保根护叶的作用。药剂喷施应避免高温,可在上午10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喷施。
“一喷三防”防病治虫,对穗蚜偏重发生的麦田,强化“一喷三防”,综合防治蚜虫等病虫害,达到防病治虫、防干热风和防早衰的作用,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每100升水中加入1000克尿素、300克磷酸二氢钾+戊唑醇10克或吡唑醚菌酯10克+氯氟·吡虫啉10克或噻虫.高氯氟10克+芸苔素内酯10毫升或胺鲜酯10毫升喷施。
注意事项:
1、配置药剂时需加入以下助剂:每100升水中加入50克有机硅助剂,100克聚甘油脂肪酸酯,以降低表面张力、增强药剂延展性、促进叶片吸收。
2、采用无人机喷防,应遵照作业技术规范。多旋翼无人机,作业高度2.0-2.5m,飞行速度4-5m/s,喷液量30升/亩,药液温度控制在15-25℃,避免高温挥发。
3、当风速>3m/s时,启用防风喷头,雾滴飘移率<15%;遇6-7级大风,需要添加抗飘移制剂,如0.1%黄原胶,雾滴沉积量可增加50%,飞行高度应降低0.5m,喷液量增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