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礼泉:小麦中后期干热风预防技术

礼泉:小麦中后期干热风预防技术

时间: 2025-05-15 15:07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根据天气预报,515日至23日,礼泉县有连续高温大风天气,每日最高气温可达32℃以上,并伴随3-4级及以上大风,加之气象干旱,发生干热风的风险极大,对小麦籽粒灌浆非常不利,因此做好小麦干热风预防刻不容缓

一、干热风危害特征

干热风是小麦生育中后期(灌浆期至成熟期)遭遇高温、低湿并伴随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主要导致小麦产生以下情况

生理失水:高温低湿加速蒸腾,植株水分失衡,叶片萎蔫。

光合受阻:气孔关闭减少CO₂吸收,光合速率下降,干物质积累减少。

熟减产:灌浆期缩短,籽粒瘪瘦,千粒重降低,减产幅度可达10%-30%,严重看份30%以上

二、气象指标

轻度干热风: 日最高气温32℃,相对湿度≤30%,风速≥3m/s

重度干热风:日最高气温35℃,相对湿度≤25%,风速≥5m/s

三、预防措施

1. 水分调控(关键措施)

灌浆水:小麦扬花后10-15天(灌浆初期)及时灌溉,亩灌水量40-50m³,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75%

麦黄水:乳熟后期(收获前7-10天)若预报干热风,可小水轻灌(20-30m³/亩),避免田间积水。

喷灌/微喷: 干热风来临前1-2天进行叶面喷水,降低冠层温度2-3℃。

2. 叶面肥补充

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尿素和硫酸锌,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具有抗蒸腾作用和生长调节作用的化学药剂,如氯化钙、黄腐酸、芸苔素内酯、海藻酸等。

喷施时间应选择每天的清晨(05:00-08:00)和傍晚(17:00-20:00)。

以下配方仅供参考

配方一:每100升水中加入1000克尿素、500克黄腐酸、30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氯化钙、5克水杨酸,于每日清晨喷施;必要时还可以增补200克硫酸锌、200克硫酸锰、100克硅酸钾、50克维生素C

配方二:每100升水中加入300克海藻多糖、200克甜菜碱、80克脯氨酸、10克纳米氧化铈、0.04克芸苔素内酯,于每日傍晚喷施。

配置药剂时还需加入以下助剂:每100升水中加入50克有机硅助剂,100克聚甘油脂肪酸酯,5克纳米二氧化钛,以降低表面张力、增强药剂延展性、促进叶片吸收。

采用无人机喷防,应遵照作业技术规范。多旋翼无人机,作业高度2.0-2.5m,飞行速度4-5m/s,喷液量30/亩。药液温度控制在15-25℃,避免高温挥发。当风速>3m/s时,启用防风喷头,雾滴飘移率<15%;遇6-7级大风,需要添加抗飘移制剂,如0.1%黄原胶,雾滴沉积量可增加50%,飞行高度应降低0.5m,喷液量增加1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