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兴平: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的识别与防控

兴平: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的识别与防控

时间: 2025-05-19 08:51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茎基腐病和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病害,两者都属于真菌性土传病害。且发病有许多相似之处,群众不易区分。首先,两种病害发病部位均在植株中下部,前期不易察觉,后期病斑逐渐向上、向内延伸扩展,病菌侵入茎秆,导致输送水分养分受阻,叶片早衰,严重的形成枯白穗,麦粒瘦小甚至空瘪。

通过调查两种病害在外观症状上也存在显著区别: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和茎秆中下部,发病初期叶鞘出现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边界清晰。小麦生长中后期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变深,连成云纹状花纹,侵入茎秆可见褐色(深褐色)眼斑,潮湿环境下病部可见白色菌丝体。

茎基腐病主要危害小麦茎基部,苗期即可染病,被危害的叶鞘呈酱油色。小麦返青后,病菌继续向上侵染,茎基节间形成均匀的茶褐色病斑(俗称酱油杆),输导组织不能向上供应植株所需的养分,造成叶片发黄,易倒伏、严重的形成枯白穗潮湿的环境下茎节处可见粉红色霉层。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两种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

防控措施:

1、农业防治:每隔2-3年,深翻土壤20-30公分,减少病原菌积累;选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增加植株抗性。

2、化学防治:抓住两个关键时期:1)秋播期药剂拌种,选用22%噻悬浮种衣剂包衣或拌种或者45%三氟吡啶胺药剂拌种。2)返青期喷药:小麦返青期选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或27%戊唑噻霉酮喷淋茎基部,选用自走式喷杆喷雾器,尽量加大用水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