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商州:马铃薯晚疫病识别与防治技术

商州:马铃薯晚疫病识别与防治技术

时间: 2025-05-21 16:47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马铃薯产业在多雨年份或马铃薯生长后期雨水较充沛时发生严重。

一、马铃薯晚疫病症状识别

病原菌可侵染马铃薯叶、茎秆和薯块。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出现水渍状褪绿斑点,斑点周围常有浅绿色的晕圈,后病斑扩大变为褐色,晕圈边缘生出一圈白色霉状物,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直至全叶。茎部受害,出现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天气潮湿时,表面也会长出较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薯块受害,初期为小的褐色或稍带紫色的病斑,之后稍凹陷,切开病部,可见皮下薯肉呈褐色,且逐渐向四周及内部发展,病薯在高温下培养2~3d后,亦可长出白色霉状物。

二、农业防治技术

⑴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⑵适时播种。种植早熟品种时,在做好防霜冻措施或者无霜冻威胁的情况下。提早播种,使地下块茎膨大期避开雨季,能够有效减轻晚疫病的危害。播种前剔除病薯,种薯切块,采用多把切刀轮换使用,用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交替浸泡切刀5~10min进行消毒。

⑶加强田间管理。一是选择通透气较好的沙性土壤种植,避免在低洼地或黏性重的地块种植;二是做好田间排水,雨季时降低田间湿度;三是薯块进入膨大期后培高土壤,既可减少薯块染病率,又可促进多层结薯;四是在重发区域实行提前杀秧,于收获前7~10d铲除地上部分植株,并运出田外妥善处理,地表经晾晒后再进行收获,减少薯块染病。

⑷清除病薯。收获后将薯块放在通风处晾干,减少薯块表面病原菌的侵入。入窖前进行清选,清除病薯。

⑸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有效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可与禾本科、豆类等非茄科植物轮作。

三、药剂防治技术

⑴拌种(浸种)处理。播种前对种薯进行拌种(浸 种)处理,能够有效控制晚疫病的发生。干拌:选广谱性药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克、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克与适量滑石粉均匀混匀,再与100公斤种薯混匀后即可播种;湿拌:将所选药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均匀喷洒在切好的种薯上,拌匀并晾干后播种。

⑵加强田间监测发现中心病株后,将根和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病穴撒石灰消毒,并全田喷施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丙森锌、氟啶胺、氰霜唑等任一种喷雾预防

防治药剂推荐。可选烯酰吗啉、霜霉威、霜脲氰、嘧菌酯等内吸性治疗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喷雾防治,也可选择生物药剂丁子香酚进行防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