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春玉米田调查,发现有蓟马发生为害情况,个别田块发生较重。发生田块平均百株虫量21头,平均被害株率11%,最重田平均百株虫量87头,平均被害株率20%。由于蓟马虫体较小(0.9-1.3毫米),不易被人发现,所以容易忽略防治,造成损失。
一、为害症状
蓟马多聚集在玉米心叶、嫩叶背面刺吸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或条斑,严重时叶片卷曲、皱缩,甚至干枯,影响光合作用。若蓟马危害玉米心叶生长点,会导致心叶难以展开,形成“鞭状叶”,植株不能正常生长,严重时整株矮化。
二、危害特点
隐蔽性强:蓟马体型小,多藏匿于心叶、叶鞘等部位,初期危害不易察觉。
爆发速度快:高温干旱环境下繁殖迅速,短期内可造成大面积危害。
传播病毒病:蓟马是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等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取食时会将病毒带入植株,加重病害发生,造成更大损失。
三、防治方法
1、在田间定苗时,拔除有虫苗并带出地外,减少蓟马蔓延为害。2、加强管理:适时灌水施肥,促进玉米苗早发快长,可有效减轻蓟马为害。3、清除杂草:及时清理田间及周边杂草,降低蓟马早期寄主植物数量。4、药剂防治: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甲维盐、吡虫啉、烯啶虫胺、阿维毒死蜱等进行防治。
注意事项:
喷药应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开高温时段,提高药效,同时药液要均匀喷施于叶片背面和心叶;不同药剂轮换使用,避免蓟马产生抗药性。因玉米受蓟马危害后苗弱,防治时可加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促进玉米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