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榆阳:及时防治稻水蝇

榆阳:及时防治稻水蝇

时间: 2025-06-17 16:1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据榆阳区农技中心测报工作人员调查,在我区鱼河镇鱼河村、鱼河农场等水稻地发现有稻水蝇幼虫危害,致使水稻根部受损,秧苗生长受抑制,平均虫田率25%,平均受害株率20%。

稻水蝇是一种多发生于北方稻区的蝇类虫害,在南方稻区偶有报道,别名稻水蝇蛆,属于双翅目水蝇科,其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稗草、芦苇、马唐等禾本杂草。稻水蝇虫体很小,成虫体长6毫米、末龄幼虫长12毫米,但它会蛀食稻种、咬断秧苗幼根,造成烂秧或漂秧死苗,是盐碱地水稻苗期重点害虫。

一、稻水蝇的形态特征

稻水蝇以成虫越冬,翌年气温适宜越冬成虫会在稻田杂物和漂浮物上产卵,以幼虫取食为害水稻,幼虫期约10-15天,然后化蛹。成虫:复眼红褐色至黑褐色,有眼缘毛,头顶有金绿色光泽。触角芒基部羽毛状,端部无毛。胸部背面有紫蓝色光泽,腹部蓝灰色无光泽。卵:乳白色,椭圆形,长0.5-0.7毫米。幼虫:末龄幼虫土灰色,头尖,黑色口钩,有11节,在第4-11节腹面各有1对突起的伪足,其末端有较整齐的小爪3排,前排的大,后排的小,末端呼吸管分叉。化蛹时第9与第11节的伪足合成环状与水稻根、茎叶或其他漂浮物上,其他伪足萎缩仅留下小爪的痕迹。蛹为淡褐色,前端尖而扁,并向背面翘起。 
二、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

1、危害症状
    稻种露白至秧苗期是主要受害时期,水稻分蘖后受害轻,主要以幼虫蛀食刚发芽的稻种,也可以在初生根长出后蛀入稻种内部, 造成烂秧烂苗;至次生根长出后,蝇蛆会咬断幼根,使秧苗根下扎不牢,造成漂秧死苗。幼虫多化蛹于稻根及茎叶上,致使水稻生长受抑制,甚至会使秧苗因营养不良而枯死。稻水蝇除为害水稻外,还取食杂草根系,并能取食腐殖质为生。
2、发生特点
    稻水蝇的发生与气候环境、栽培条件等有关,一般暖冬有利于稻水蝇成虫越冬,翌年秧田受害重;排水不良、新垦区、未经洗碱的田块发生重;秸秆还田的漂浮物多,容易招成虫产卵,幼虫多秧苗受害重;插秧后遇低温、阴雨,返青慢的田块受害时间长。
三、防治建议
1、农业防治
    平整稻田,彻底改治盐碱地(泡田洗碱),稻田勤排灌和晒田,营造不利于稻水蝇生活环境,还应清理稻田漂浮物;选用耐冷性强的品种,培育壮苗插秧,也可采取旱直播,减少幼虫蛀食的机会;提倡测深施肥,并增施硫酸锌或硅锌肥,促进秧苗快速返青。
2、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稻田边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于成虫羽化期诱杀,减少产卵量。
3、药剂防治
   种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细土,均匀撒施于田面,翻耕入土,杀灭土壤中的幼虫和蛹;在成虫盛发期或幼虫孵化初期,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兑水均匀喷雾于稻田水面及周边杂草,重点防治幼虫蛀根危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