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24日,我站技术人员对史德、烽火、烟霞、阡东、叱干、昭陵、南坊等7个镇30个行政村、150块玉米田进行了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
据调查,全县玉米病虫总体发生程度为轻至中等发生,其中玉米蓟马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粘虫、玉米螟、甜菜夜蛾等轻发生。
一、当前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
1、玉米螟:轻发生,发生面积0.5万亩,发生区域主要在北部山区春玉米田,平均百株虫量为0.2头/百株,最高为9头/百株。
2、粘虫:轻发生,发生0.4万亩,发生区域主要在北部山区春玉米田发生。平均百株虫量为0.1头/百株,最高为7头/百株。
3、蓟马: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5万亩,在全县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平均百株虫量为7头/百株,最高为60头/百株。
4、红蜘蛛:轻发生,发生0.4万亩,在全县玉米种植区普遍发生,平均百株虫量为1头/百株,最高为13头/百株。
5、大斑病:轻发生,发生0.1万亩,发生区域主要在北部山区春玉米田发生,平均病株率为0.1%。
二、防治建议
1.防治玉米螟、粘虫:低龄幼虫期尽可能选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灭幼脲、乙基多杀菌素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大龄幼虫或虫量较大时,应开展区域统防统治,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及其复配制剂,按标签用量,兑水叶面喷雾。药后一周及时检查防效,如有需要开展二次药剂防治。
2.防治蓟马:在盛发初期喷施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喷施时可加入农药助剂“蓟净”,发生严重的田块隔7-10天再喷一次,连喷两次。
3.玉米叶斑类病害。在玉米心叶末期,可选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至10天再喷施一次。对玉米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区,玉米叶斑类病害可用选用针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病害有效的杀菌剂喷雾防治。
三、施药技术
准确量取药剂,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均匀混配,现混现用。喷药宜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6点以后。玉米苗期宜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效果较好,如选用无人机作业时,根据无人机载荷、种植密度等调整飞行高度3米以下、飞行速度3-5m/s ,亩施药液量2.5升,施药时加入助剂,保证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