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室蔬菜种植中,土传病害已成为制约产量和品质的头号难题。番茄青枯病、辣椒疫病、根结线虫病等病害频繁爆发,严重影响蔬菜产业发展。而土壤熏蒸法,正是应对这一困境的有效手段,能从根源上减少病原菌和害虫基数。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土壤熏蒸法的操作流程与关键要点。
一、熏蒸前准备
当温室蔬菜收获拉秧后,需立即开展清洁工作。将棚内的残株、病叶、杂草彻底清除,避免残留的病原菌二次传播。随后,对土壤进行充分翻耕,深度达20厘米以上,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质,为药剂渗透创造条件,确保熏蒸剂能够均匀扩散到土壤各层。
二、药剂选择与施用
可选择棉隆、氯化苦、二甲基二硫等高效土壤熏蒸剂。以常用的棉隆为例,每667平方米用量为25-30千克。具体操作时,按行距30厘米、孔距30厘米的规格,在土壤上打孔,孔深约20厘米,每个孔注入3毫升左右的药剂 。注药后,迅速用土覆盖孔洞并踩实,防止药剂挥发,降低药效。
三、覆膜与密封
完成注药后,立即用地膜将土壤完全覆盖,确保无漏缝,形成密闭空间。同时,将温室大棚的门窗、通风口全部封闭,利用夏季高温与药剂的双重作用,进一步增强熏蒸效果。高温能加速药剂挥发,使其在土壤中充分扩散,全面杀灭病原菌、线虫及虫卵,实现对土壤的深度净化。
四、通风与后续处理
熏蒸持续10-14天后,揭去地膜,打开大棚通风口,进行至少2周的通风散气,确保土壤中残留药剂充分挥发,避免对后续种植的蔬菜产生药害。通风结束后,起垄作畦,并施入生物菌肥和生物制剂。这些有益微生物能够快速繁殖,抢占土壤生态位,抑制病原菌生长,重建土壤微生态平衡,为蔬菜生长营造健康的土壤环境。
土壤熏蒸法虽能高效防治土传病害,但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佩戴防护用具,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口鼻。通过科学运用土壤熏蒸技术,结合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定能有效遏制土传病害,为温室蔬菜的高产稳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