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旬邑:警惕玉米螟与双斑萤叶甲危害

旬邑:警惕玉米螟与双斑萤叶甲危害

时间: 2025-07-03 09:48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玉米又称玉米钻心虫,属螟蛾科、野秆螟属,是危害玉米心叶的主要害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头部及前胸背板暗褐色,体背淡灰褐色或淡红褐色,有纵线3条,其中背线明显。危害状:幼虫蛀食为害,蛀食后在叶片上形成整齐的横排圆孔,俗称排孔,是其识别区分的主要特征。玉米抽雄期,幼虫先取食雄穗,抽雄后钻蛀雄穗柄,使雄穗枯死或折断。玉米抽丝期,幼虫取食雌穗的花丝和穗轴。4龄以后蛀食茎秆。

双斑萤叶甲也叫长跗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为害玉米的一种害虫。成虫体长3.64.8mm、宽22.5mm,触角11节丝状,端部色黑,长为体长的2/3;复眼大,呈卵圆形;前胸背板宽大于长,表面隆起,密布很多细小刻点;小盾片黑色,呈三角形;鞘翅布有线状细刻点,每个鞘翅基半部具l个近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淡色斑后外侧多不完全封闭,两翅后端合为圆形。危害状:玉米抽雄前,成虫为害玉米上部叶片。为害后,嫩叶被咬成孔洞,中下部叶片被害后,残留网状叶脉或表皮,远看呈小面积不规则白斑,呈纱网状玉米吐丝后,该虫喜取食花药、花丝,影响玉米正常扬花和受粉,容易形成穗腐病。

一、发生趋势:预计今年我县玉米螟、双斑萤叶甲偏轻发生路边、田埂边杂草丛生的田块双斑萤叶甲偏重发生。

二、预报依据:

1、调查情况:县农经站近期对不同玉米田块调查,虫田率18%平均被害株率4%,最高达到24%双斑萤叶甲平均百株虫量3玉米平均百株虫量1.8目前,我县玉米即将进入抽雄吐丝期,正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2、环境因子:3-5月,我县持续干旱少雨,高温干燥对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极为有利导致繁殖速度较快,虫源数量剧增作物品种布局单一,实行大面积连作,玉米螟、双斑萤叶甲等害虫虫源基数大。加之干旱导致种植时间跨度大,出苗情况参差不齐,危害期将会较长。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一是及时清除田间、地边及渠边杂草,减少双斑萤叶甲的越冬寄主植物二是做好玉米秸秆无害化处置,减少越冬代害虫活虫基数。

化学防治:

1、双斑萤叶甲该虫越冬场所复杂,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应遵循先治田外,后治田内的原则,防治成虫应防治田边、地头、渠边等寄主植物上刚羽化出土的成虫;药剂防治应在成虫盛发之前,推荐使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者是15%噻虫˙高氯氟2000倍液喷雾,药剂要重点喷在雌穗周围。由于害虫具有飞翔能力,一定要按地区加大统防统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玉米螟:防治关键时期为玉米喇叭口期,推荐药剂为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成分的复配药剂。喷施部位为心叶部位。也可在玉米心叶期投施3%呋喃丹颗粒剂1次。

生物防治:

1、在玉米螟低龄幼虫期,喷施苏云金杆菌防治效果好。

2、在玉米螟成虫产卵期释放赤眼蜂,破坏玉米螟卵孵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