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甘泉:玉米拔节期的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甘泉:玉米拔节期的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时间: 2025-07-03 10:1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近期,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为部分病虫害的滋生与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6月25日 - 7月2日,我站技术人员深入道镇、石门镇、劳山乡,针对当前玉米病虫害发生状况展开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玉米整体生长态势良好,但部分玉米田块出现了玉米螟、双斑萤叶甲。玉米螟虫田率达8.9%、虫株率为3.5%、百株虫量3头;双斑萤叶甲虫田率12.4%、虫株率4.2%、百株有虫20头。预计后期随着高温高湿天气增多,病虫害有加重发生的趋势。

一、玉米螟的为害与防治

1.为害特点: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蛀食玉米茎秆、穗轴、花丝等部位。茎秆被蛀后,易折断,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导致玉米减产;穗部受害,造成籽粒缺损、霉烂,降低玉米品质。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秋收后及时清理秸秆,减少玉米螟越冬幼虫基数。物理防治:灯光诱杀,成虫羽化期(5-9月),在田间安装杀虫灯,利用其趋光性诱杀。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初期,每亩释放1-2万头赤眼蜂,寄生卵块抑制孵化。使用生物农药: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幼虫取食后会因肠道感染死亡。化学防治:玉米大喇叭口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撒入喇叭口,每亩1-2公斤。穗期防治,玉米螟在卵孵化高峰期,喷施200克/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每亩4-5毫升兑水整株喷雾;25克/L溴氰菊酯乳油,每亩20-30毫升喷雾等药剂,重点喷洒雌穗和叶鞘处。

二、双斑萤叶甲的害与防治

1、为害特点双斑萤叶甲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取食叶片,造成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呈网状,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减产。此外,成虫还会取食花器、嫩荚等,影响授粉和结实,降低作物品质和产量。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和残株,减少双斑萤叶甲的栖息和繁殖场所。合理轮作倒茬,改善土壤环境,增强作物抗虫能力。② 物理防治:利用双斑萤叶甲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田间安装杀虫灯诱杀成虫。 ③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蜘蛛、瓢虫等,控制双斑萤叶甲的种群数量。也可使用白僵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④ 化学防治:在成虫发生盛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如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重点喷洒叶片正反两面和心叶,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