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黑星病又称苹果疮痂病、黑点病,是由苹果黑星菌侵染所引起、发生在苹果树上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从落花期到苹果成熟期均可危害,严重影响苹果商品量、品质和贮藏,引起商品果比例降低,发病严重的可导致绝收。
苹果黑星病是我省补充检疫对象,目前我区周边及关中地区已有发生。由于近期我区高温多雨时段,据气象预报7-8月降雨次数及降雨量还会增加,7-8月正是苹果黑星病发生的关键期,若防治不及时就会引起苹果黑星病的大流行,严重危协我区果业生产安全。因此希望各乡镇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果站干部,发动广大果农抓住当前关键时期开展苹果黑星病踏查及调查工作,若发现可疑的病叶、病果及时向植保部门报告鉴定,若确诊应及时开展有效防治。
一、发病规律
1、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枝和芽鳞内或以子囊壳在病叶中越冬。
2、第2年春天,子囊孢子成熟,降雨后从子囊壳中弹射出来,随风雨传播,成为当年的初侵染源。
3、病原侵染后在病斑表面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再次侵染的主要来源。
二、发病特点。
1、苹果黑星病菌在落叶或芽鳞内越冬。
2、春季3月底或4月初子囊孢子开始释放,随风雨传播,开花前后是最易侵染的时期,此期如果降雨,对当年病害的发生有重大影响。
3、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分生孢子是在子囊孢子侵染寄主发病后产生的,叶片发病一般出现在5月中旬以后。4、6~7月份数量最多,若6~7月份降雨频繁,果园高温、高湿,容易导致黑星病的重度发生。黑星病从春季开始发病,夏季开始爆发,其发病期一直到9月下旬。5、采收前不注意防治,果实带病入库,在贮藏期也会发病。
三、病叶、病果危害症状。
1、病叶症状:叶片发病,初期为淡黄绿色的圆形或放射状病斑,有时病斑会沿叶脉发展,出现线状病斑,但病斑中后期会渐变为褐色,最终为病斑颜色发黑,或者产生黑色霉层。病害严重时,一个叶片上产生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斑,造成叶片扭曲或卷曲。
2、病果表现症状:幼果受害,发病初期出现淡黄绿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渐变褐色或黑色,表面产生黑色绒状霉层。随着果实膨大,病斑逐渐扩大,并出现凹陷,接着硬化,中后期会出现龟裂现象。
四、具体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合理修剪:保证果园通透性良好,是减轻黑星病发生的关键。防止树冠郁闭,降低病害的发生。
保证树体健壮生长,提高树体抗病力:通过科学肥水管理,控制结果量等措施,提高树体抵抗黑星病的能力。
做好清园工作,减少病源菌基数:彻底清除园内杂草,枯枝、病叶以及落下的果袋。降低果园内病菌数量,减轻黑星病的发生。
2、药剂防治
①、可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 40%氟硅唑乳油2000倍液树体喷雾。
②、可选用250克/升盼立美(吡唑萘菌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500倍液树体喷雾。间隔7天轮换使用2-3次,可有效防治苹果黑星病。
3、植物检疫 苹果黑星病可通过苹果苗木带菌调运传播,在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调运前必须取得调出地调运检疫证方可调入,严禁在苹果黑星病发生区或未取得调运检疫证违规调运。
五、注意事项
一是药剂需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性,确保防治效果;二是严格按照化学防治的间隔期要求,定期、足量用药;三是周边已发生黑星病的果园,要注意预防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