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子长:及时查治玉米螟

子长:及时查治玉米螟

时间: 2025-07-08 15:44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掌握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保障玉米生产安全,7月7日,我站技术人员对部分玉米主产区诱捕器监测点及田块开展调查。所有监测点诱捕器均未诱捕到粘虫及草地贪夜蛾成虫杨家园则镇(柳家坪村、杨二村)及寺湾便民服务中心(凉水湾村)玉米螟平均每器诱到成虫4.5头,较上年同期减少3.8头,成虫发生量显著下降。杨家园则镇杨二村部分玉米田块已出现玉米螟幼虫咬痕迹,幼虫已开始蛀食玉米心叶。需高度警惕局部田块幼虫危害加重扩散

一、玉米螟危害性与防治关键期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幼虫蛀食心叶、茎秆及穗部,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防治的关键时期为喇叭口期此时幼虫集中于心叶丛中,施药易接触虫体,防治效果最佳当前我玉米生育期参差不齐部分田块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这一关键窗口期,且田间已发现幼虫危害,防治工作需立即开展

二、防治建议

1.对已发现幼虫危害的田块,立即组织防治邻近区域及诱捕器监测点周边田块需加强排查,发现危害及时用药。

2.科学选药与施药

药剂选择: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推荐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氯虫苯阿维·高氯等复配药剂。

施药方式:

喷施重点喷施玉米心叶。可选用配方每亩用11.6%甲维氯虫苯悬浮剂10毫升+5%虱螨脲20毫升),喷施时可结合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尿素或维达力丰+尿素),若玉米出现叶片失绿、花叶、植株矮小等情况,可加入螯合锌一同喷施,可有效促进玉米生产、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与着色

丢心:辛硫磷颗粒剂或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直接丢入玉米心叶内持效期更长。

3.生物防治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盛期释放赤眼蜂,或喷施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等生物农药。

三、加强田间巡查

广大农户要增加玉米田的日常巡查频次密切关注玉米螟卵块孵化进度、幼虫数量及危害发展动态,确保“早发现、早处置”。

四、技术要求

1. 配药时需准确量取药剂,采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确保药液均匀混配,且要现混现用。

2.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施药器械宜选用植保无人机等适合高秆作物田的先进植保机械。

3. 无人机施药时,应加入改性植物油、矿物油等助剂和沉降剂;同时调整飞行作业参数,针对现有主流植保无人飞机,建议飞行速度3-5m/s,施药液量2-3升/亩;飞行高度(离作物冠层的高度)根据载荷重量适当调整,载荷重量<30L的飞行高度2-3m、载荷量>30L的飞行高度3.5-4.5m,以提高施药均匀性,确保每平方厘米雾滴数量在20个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detail-top-white.png返回顶部
detail-close-white.png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