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夏玉米正值苗期,也是玉米病虫危害上升期。据市县植保部门调查,目前甜菜夜蛾已在部分区域为害,虫田率50%以上,平均被害株率4.8%,重发田块最高被害株率82%,平均百株虫量为1.7头,最高百株虫量63头,多为2~3龄幼虫。与往年相比,今年甜菜夜蛾幼虫始见期提前,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
危害特点
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具有暴食性、杂食性的特点,寄主极其广泛,可为害玉米、蔬菜、棉花、大豆、花生等60多种作物。1~2龄幼虫聚集在玉米心叶或叶背卵块处为害,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透明“窗斑”。3龄后开始分散为害,可将叶片啃食成缺刻,甚至孔洞,严重时仅剩叶脉和叶柄,导致玉米生长受阻,光合作用降低,进而影响产量。高温干旱利于其发生。
防治策略
根据夏玉米生育期和害虫发生规律,实施分阶段治理,即“前期预防压基数、中期控害保叶片、后期减残保产量”。
1.播种至出苗期
(1)田边及时清田除草。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秸秆,减少虫源基数。
(2)安装杀虫灯或性诱捕器诱杀成虫。
2.心叶期至大喇叭口期
(1)防治指标:卵期至3龄幼虫百株虫量达10头,或3龄以上幼虫百株虫量达5头,或被害株率5%以上。
(2)防治适期:抓住卵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前关键窗口期进行药剂防治,此时幼虫抗药性较弱,防治效果最佳。
3.抽雄至灌浆期
重点防治高龄幼虫。
4.药剂选择:卵孵化盛期喷施核型多角体病毒或苏云金杆菌防治低龄幼虫,幼虫期选用球孢白僵菌、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其复配剂防治。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用药。
注意事项
1、安全用药。施药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农药。施药后要及时清洗身体和更换衣物。高温期间,喷药时间宜在早上十点之前或下午五点之后进行。做好防范措施,以防农药中毒。
2、交替用药。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避免和延缓甜菜夜蛾抗药性的产生。
3、施药方法。喷雾时要将喷头对准玉米植株中下部,使药剂能直接喷到幼虫栖息和取食的部位。无人机施药时,要根据药剂种类、防治对象和作业环境,合理调整飞行高度、速度和喷幅,保证施药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