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主要为害水稻叶片、茎秆和穗部,是汉中稻区危害最重的病害之一。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因发生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穂颈瘟对水稻产量损失最大。水稻发病后叶片上病斑常为梭形、菱形或纺锤形,红褐色至灰白色,两端有坏死线。穗颈瘟导致穗颈部变褐,谷穗常从病斑处折断,造成枯白穗。
稻瘟病防治采取种植抗病高产品种为基础,加强肥水管理为中心,发病后及时施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高产抗病品种;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增施有机肥,适当施用硅酸肥料;做好排灌工作,做到前期勤灌、浅灌,防止串灌、漫灌和长期深灌;及时处理病稻草,不能直接回田,减少菌源。
2、种子消毒、种子包衣:用85%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3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再催芽。也可选用含咯菌酯、咪鲜胺等成分的种衣剂包衣,兼治水稻恶苗病。
3、化学防治:防治苗瘟、叶瘟要在发病初期用药,预防穗颈瘟在水稻破口期用药。药剂有稻瘟灵、嘧菌酯、三环唑、春雷霉素、咪鲜胺等。重病田每7天一喷防一次,连喷2-3次。

